《飞龙全传》小说简介|剧情介绍|鉴赏

《飞龙全传》小说简介|剧情介绍|鉴赏

题“东隅逸士编”,逸士似即清人吴璿。全书六十回。修订本初刊于乾隆三十三年。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版本是乾隆年间的世德堂刻本,卷首有吴序及绣象;稍后有崇德书院的翻刻本,版式与世德堂本相同;嘉庆以后,有翠隐山房刻本、裕元堂刻本等,版式有所改变,吴序及回评亦有改动。1981年宝文堂书店以崇德书院本为底本,参以他本校勘出版。

作品写宋太祖赵匡胤青年时代困厄、发迹、最终登极的故事。全书大体分前后两部分,前半主要写赵匡胤避祸江湖,仗义行侠的故事,事迹多采自民间传说,富有英雄传奇的气息; 后半主要写赵匡胤仕于后周,建功立业,终登皇位的故事,取材正史处颇多,是历史演义的路数。

青年时代的赵匡胤容貌雄伟、生性豪侠、武艺高强,在汴梁城中经常抱打不平,惹是生非。相士苗光义预言他日后必登九五,被他斥为妖言。苗本为有心之人,不唯不怒,且主动替他奔走天下寻觅辅弼。赵匡胤斥退苗光义后,与挚友张光远、罗彦威来到城隍庙,骑泥马作戏,声称驱马行走者便是真命天子。结果泥马驮赵驰入街市,轰动了全城,奏知汉隐帝,其父赵弘殷被罚俸一载,赵匡胤本人充军三年。

充军地大名府的总兵与赵家有旧,对赵匡胤格外青睐。赵便在大名府“招灾惹祸,任意横行”,因结识妓女韩素梅与韩通发生冲突。赵匡胤得神明相助痛打了韩通,并将其逐出大名。

两年后,赵匡胤回到汴梁。张光远、罗彦威给他接风,三人带酒闯入御勾栏,假扮天子,打伤了女乐。赵匡胤夜里又将女乐全部杀死,潜逃出京,去关西投亲。路经昆明山时,搭救了难女张桂英,招赘于张家庄。在张家庄与柴荣、张光远、罗彦威结拜为兄弟。张桂英不幸早夭,赵、柴便结伴离开张家庄。临别,桂英之父赠给赵匡胤一条“神煞棍棒”,成为日后赵匡胤兴王图霸的应手兵器。柴荣本为伞贩,过销金桥时有恶霸董达强行征税,被赵匡胤痛打。董设计将匡胤诱入埋伏,正待擒拿,却被郑恩救出。郑恩是黑虎财神星下界,貌丑心粗,力大无穷,自幼家贫,卖油为生。他得苗光义通知,赶来救驾。于是,柴、赵、郑三人结义,结伴西行。投宿独龙庄,不料正是董达巢穴。三人仓皇出逃,董达率众追赶,反被郑恩打死。达妹董美英擅使妖术,数次困住三人。幸赖郑恩天赋雌雄眼能辨识妖怪,又得神煞棍棒之威灵,终于打死董美英,并灭了董家满门。

过木铃关时,关口张榜缉拿赵匡胤,三人只得分手。柴、郑过关贩伞,匡胤转道投亲。柴荣量小谨细,郑恩贪吃粗鲁,二人屡生龃龉,不欢而散。郑恩奔首阳山去寻赵匡胤,途中过孟家庄,得知有“白吃大王”吃童男童女,便奋勇将妖怪打死,被庄民留住供养。赵匡胤偷过木铃关,结识了史魁。在神鬼庄中了圈套,把宋家天下“预”输给金邦的五鬼; 在华山赌棋,又将山输给了陈搏。华山脚下的神丹观中,赵匡胤又救了难女赵京娘。赵京娘被强盗张广儿、周进掳来锁禁观中。匡胤打开锁禁,认作义妹,千里步行送京娘还乡。路上遇张、周劫夺,尽被赵匡胤打死。二人一路兄妹相待,礼义相持,而京娘抵家后为表清白自缢而死。赵匡胤归途中又降妖除怪,翦灭强寇,落脚于兴龙寺中。

柴荣自郑恩去后,大病一场,痊可后投姑丈郭威受到重用。赵匡胤离寺西行,因偷桃打了舅母,夺肉打了舅父,认亲见到表妹杜丽容。为寻苗光义再次上路,与郑恩重逢,一起西行。途中郑恩失马,寻马再逢韩通。赵匡胤二打韩通,将其逐至禅州,投郭威麾下为将。郭威兴兵叛汉,被高怀德父子杀败。高氏父子主动撤军,郭威灭后汉称帝。赵匡胤闻讯同郑恩前去投军,路遇韩素梅,百铃关三打韩通,终与柴荣聚首。张光远、罗彦威及赵匡胤也赶到禅州,与柴、赵、郑六人重新结拜,结拜后,匡胤又网罗到了赵普。

禅州水灾,赵匡胤箭射乌龙,伤了郭威的元神。柴荣同匡胤等护送柴娘娘去汴梁探伤,路上,郑恩偷瓜被陶三春拿住,结为秦晋。到汴京后,郭威欲斩赵匡胤,幸得柴荣等保奏,令其征讨高行周赎罪。郭威病故,柴荣登基,先后征北汉,讨南唐,赵匡胤屡建大功,累官至殿前都检点。为赵匡胤议亲事又与韩通牴牾, 得柴荣调解。 柴荣沉湎酒色, 一病不起。丧中, 契丹入寇, 赵匡胤率兵抵御。在陈桥驿发生兵变,诸将奉匡胤为主,国号为宋。韩通措手不及,全家被杀。赵普、郑恩、张光远等俱以 “从龙”之功得到封赏。

帝王开基,发迹变泰,是古代通俗小说的一个传统题材。《飞龙全传》是此类题材中的较晚出的作品。这一类作品往往交响着两重主题: 仁政与天命,而《飞龙全传》却集中笔墨放在了 “天命”一个方面。从第一回 “苗训设相遇真龙”到末回 “应天人承归正统”,全书贯穿着一条鲜明的线索: 赵匡胤由 “潜龙”变为“飞龙”,天命终于实现。作品所写一切事情皆为命定。大者如王朝兴替之时间,小者如个人的福份遭际,无不刻板定数,无可更移。故而赵匡胤降生便注定要作皇帝,郑恩注定要为辅弼,陶三春注定要为王妃,等等。这样一来,自然要有妖异的情节来证实天命的无妄与可畏。作品中大量降妖捉怪、遇难呈祥的描写,目的都与此有关。如: 赵匡胤每逢危难,头顶便现出赤须龙的形象,吓退敌人; 他武艺本不及韩通,交手时却得到城隍、土地的帮助,城隍助守,土地助攻,打倒了韩通; 他已被妖精迷住,偏巧郑恩粗中有细,又生就雌雄神眼,看破了妖精原形,等等。最为不经的是,赵匡胤还在青年时已 “金口玉言”,戏令泥马行走,泥马便奔驰入市,吩咐哑巴说话,哑巴当即语言清朗。可以说,着意渲染“天命”,是《飞龙全传》在同类题材作品中,思想内容方面的一个突出特点。

这一特点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赵匡胤自身事迹的传奇性。他生逢乱世,青年时不得志,浪迹江湖,迭遭坎坷,结交了不少豪杰,投军之后累建殊勋,最终黄袍加身,年仅三十四岁。这样的不同凡响的个人经历,既成为统治者自我神化的基础,也成为民间传说的酵母。二是《飞龙全传》的成书经过。这是一部“世代累积型”的作品。早在宋代,已有《飞龙记》的话本,金、元、明、清,戏曲、小说中有关的故事以数十计,民间说唱亦有此题材。《飞龙全传》正是在《飞龙记》基础上,不断吸收新的故事素材,整理成书的。因此,来自于民间的痕迹较深。一般地讲,通俗小说的民间色彩越浓厚,其政治观、伦理观愈简单、肤浅。《飞龙全传》以妖异写天命,正间接反映出市民阶层对封建政治及社会上层的幼稚理解。

从艺术的角度看,过份渲染天命也是拙劣之笔。首先,一切早已注定,使读者失去了对人物命运的关心,也使作品失去了悬念的魅力;其次,“天命”表面上抬高了赵匡胤的身份,实际上,由于成功多靠神助,反而减弱了这个形象的英雄气派。

如果说,民间色彩使 《飞龙全传》 的思想观念流于浅薄,并一定程度地影响了艺术效果,那么同时,民间色彩又使这部作品在另外一些方面获得了成功。这突出表现在赵匡胤与郑恩的形象上。

前面已提到,这部作品实为前、后两截凑搭而成。前半写漂泊江湖的赵匡胤,后半写入朝为官的赵匡胤; 前半全据传说写成,民间气息甚浓; 后半时采正史,不免笔法拘谨,而赵匡胤的形象主要在前半塑造完成,故基本上是一个线条粗犷的江湖好汉形象,生动而有特色,可以给读者留下较深的印象。

赵匡胤性格的最大特点是敢作敢为。作品经常通过对比来描写这一点。如对待荒淫无道的汉隐帝,匡胤之父赵弘殷是挨了屈棒,忍气吞声,赵匡胤却是捣毁御勾栏,杀死女乐,甚至准备“天幸撞着昏君,一齐了命”。又如路遇土豪董达,柴荣一味委屈求全,“极是胆小”,“心下惊慌”,赵匡胤却是大打出手,拆毁土豪的税棚,痛打了董达。再如神丹观救京娘,观主褚元本是带三分仙气的有道之士,作者却写他懦怯怕事,屈从强梁,而赵匡胤则毅然救人,并留下名号向强盗宣战。这种对比的写法,金圣叹曾称之为“背面铺粉法”,即以相反的性格合写,从反面相互衬托,使各自特色愈见彰明。《飞龙全传》的作者对此看来也是比较自觉的。

赵匡胤的敢作敢为大体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维护正义,除暴安良; 一种是率情任性,肆行无忌。打董达、打韩通、打舅父等属前者,骑泥马、初闯勾栏、打死宋金清等则属后者。在前一种情况下,赵匡胤被写成自觉行侠仗义的英雄。他得知董达私设关卡,勒索百姓时,心想:“这清平世界,朗荡乾坤,怎容得这土豪恶棍拦阻官道,私税肥身?情实可恨! 但我赵匡胤不来剪除这厮,与那受累的良民雪怨,还有谁人敢来施展?”这种义之当为、不计利害的血性,救民水火、舍我其谁的气概,置之 《水浒》诸好汉中毫不逊色。事实上,赵匡胤的形象中确实融有武松的因素。如二打韩通一段,打倒韩通后斥责他夺人产业,命令其退产离境,与《水浒》 中快活林打蒋忠的描写差相仿佛; 尤其是邀集地方长者令韩通服输认错,赵匡胤作自我表白: “俺一生最善锄强扶弱,屏恶携良,因此路见不平,权为公举。”与快活林的情节如出一辙。而后一种情况下,赵匡胤却成了骄纵的公子少爷,虽未虐民,却也行事张狂、头脑简单。《水浒传》中写鲁智深、武松、李逵,皆有放任情性的描写,如醉打山门等,但与义侠描写格调统一,相辅相成。而《飞龙全传》却未臻此境,故赵匡胤的形象时而成熟,时而幼稚,露出粗糙的痕迹。幸而前一方面着墨较多,使赵匡胤“义侠” 的形象基本确立; 故虽时有胡闹之举,也不妨视为性格的一个特色吧。

与赵匡胤相映照,郑恩的性格基调则是喜剧式的。他贪吃好酒、简单粗鲁,同时又正直、勇猛、粗中有细,时而弄些小狡狯,来点小诙谐,使他人哭笑不得,却令读者不禁莞尔。如过木铃关被人拿住,反而哈哈大笑,说: “想你排下酒饭,要与乐子拂尘,也该好好说着,乐子最是欢喜,再没有不领情的。”去首阳山路上被卖草鞋的戏耍,他装憨作痴,反把草鞋偷去换酒,等。尤其打瓜招亲一段,成为戏曲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喜剧曲目。这种喜剧化的莽汉形象,是通俗小说,特别是英雄传奇类作品中常见的类型,李逵、牛皋、程咬金等皆为此类人物。在莽汉形象的系列中,郑恩与众不同处是他性格某些侧面的矛盾与复杂。作品有时把他写成一个智力不足的大孩子,如把鹰当野鸡、不穿内衣、耍小孩脾气等,有时又写他天赋异能、机警过人,如赵匡胤被二妖迷住,他却保持清醒,看出破绽等。应该说,作者并没有把这一类矛盾处理好,但就客观效果言,矛盾也使郑恩的形象一定程度上有了个性。

在人物形象的刻划方面,《飞龙全传》整部作品皆嫌粗糙。柴荣、韩通等人的性格描写也都不够统一。如柴荣在作品前半完全是一个平庸的小商贩,后半却忽然有勇有谋、颇有度量; 韩通在前半是痞棍恶霸的形象,后半莫名其妙地成了后周重臣。这显然也是民间痕迹的表现。

作为一部比较晚出的作品,《飞龙全传》不可避免地带有模仿的印迹。如柴荣、赵匡胤、郑恩三人的关系类似于 《三国演义》 中的刘、关、张; 独龙庄遇险的情节类似于 《水浒传》 中揭阳镇一段; 连迷赵、郑的妖精名目也与 《封神演义》相同。而对 《飞龙全传》影响最大的,当属 《西游记》。以枝节细处论,孟家庄除妖近于通天河,独龙庄越墙脱险近于狮驼国,赵匡胤的“神煞棍棒”近于孙行者的“如意金箍棒”; 以大端论,全书主要部分的结构方式亦脱胎于《西游记》。

以游记的方式结构全书,在我国小说中自然首推《西游记》,其后则有《后西游》等仿之。究其原因,实由题材所决定,非作者有所为而出此心裁。《飞龙全传》前半亦以赵匡胤离家出走、西行投亲为线索,通过记游写出他一个又一个历险故事。与 《西游记》不同,他的浪游没有明确的目的地,说是投亲,其实并未认真对待,寻见舅父后小住即去。作者只是要借这种方式把来自传说的各独立故事接到一起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对记游的结构方式反而近于自觉使用。而作者在赵匡胤浪游的过程中,穿插进柴荣、郑恩的片断事迹,以克服游记体通常的重复、呆板弊病,效果似乎比《西游记》那种单线演进的纪游方式要好一些。

在我国通俗小说的发展史上,英雄传奇多写一个群体的事迹,《水浒》、《隋史遗文》、《说岳全传》、《水浒后传》等皆如此。《飞龙全传》为一人立传,以长篇演述一人命运之沉浮,是较为罕见的。仅此一端,本书便已具有研究的价值。何况如上所述,其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亦不乏独到之处、精彩之笔,故对于今天的读者,仍是一部可读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