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北宫文子所谓有礼也。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
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于郑国,栋也;栋折榱崩,侨将厌焉,敢不尽言。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譬如田猎,射御贯,则能获禽。若未尝登车射御,则败绩厌覆是惧,何暇思获?”
子皮曰:“善哉,虎不敏。吾闻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我,小人也。衣服附在吾身,我知而慎之;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远而慢之。微子之言,吾不知也。他日我曰:‘子为郑国,我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今而后知不足。自今请,虽吾家,听子而行!”子产曰:“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抑心所谓危,亦以告也。”
子皮以为忠,故委政焉。子产是以能为郑国。
〔注释〕 襄公三十一年: 即周景王三年,公元前542年。 子产之从政也: 此节《左传》系在本年十二月。所叙诸事,经未论及,为无经之传。 子产: 即公孙侨,以字行,郑穆公之孙。继子皮之后执政,为相二十二年(前543年—前522年)。 冯简子: 郑国大夫,曾接待过境卫国之相北宫文子,被后者评为有礼,可无大国之讨。 子大叔: 即游吉,郑国正卿,继子产之后为政治国,他发兵攻击聚集在萑苻泽的反抗者,杀尽乃止。美秀: 外貌举止秀美。文: 指熟习精通典章制度乐诗。 公孙挥: 字子羽,事郑简公为行人。楚令尹围利用聘郑的机会图谋袭击,子产命他往说伍举,其事消弭。四国: 周边的国家,其他国家。 裨谌(chén): 郑国大夫。 北宫文子: 即北宫佗,卫国之相。 乡校: 郑国的一种学校。 然明: 即鬷(zōnɡ)明、鬷蔑,郑国大夫。 遽止: 急止,立即制止在乡校议论执政。 道: 引导,引导河流决水,使其按计划而流。 小人: 然明自称谦词。 二三臣: 指郑国统治集团中的核心人物,如子大叔、冯简子、公孙挥、裨谌等。 仲尼闻是语句: 孔丘此时仅十一岁,此当是以后闻而所论。 子皮: 即罕虎,以字行,公孙舍之子,郑国上卿,得民心,授政子产。为邑: 管理邑,担任一邑之长的邑宰。 少: 尹何年少。 愿: 谨慎而善良。 夫: 指尹何。 以政: 以政与之,让他去为政治民。 伤: 自伤,自相损害。 栋: 正梁。榱(cuī): 椽子。栋折榱崩: 栋梁折断,架在其上的椽子散落于地。以房屋的倾倒,比喻政治败坏不治。 厌: 被压,以人被压于倾倒房屋之下,比喻政治上受他人之累而处于绝境。 锦: 有彩色花纹的高级丝绸。 制: 裁剪缝纫衣服。 庇: 庇护之所。 为: 治理。其为美锦: 居官治邑较之以美锦制衣。 多: 重大。 贯: 熟习。 败绩厌覆: 车翻人压,危害田猎活动的进行。 暇: 空闲。 慢: 轻忽。 微: 无。 他日: 往日。 为: 治理。 抑: 不过。 是以: 因此。
(贺圣迪)
〔鉴赏〕 本文所记之事,并非全都发生于鲁襄公三十一年(前542年),其主旨是论述子产能治好郑国的原因。子产姓公孙,名侨,曾平定贵族内乱,郑简公十二年(前554年)为卿,二十三年(前543年)执政,实行改革,整顿贵族田地和农户编制,增加了财政税收,却减轻了普通百姓的负担。他把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布,为各国效法。郑处于晋楚两大国之间,动辄得咎,但由于子产内政外交处理得当,相安无事。孔子称赞子产行惠民之政。根据本文所记,子产的杰出的领导才能,他治理郑国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对于官员的任用,子产“择能而使之”,用人之长而避其短。他意识到“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认识到人们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才能、品性、性格上也很不相同。他十分熟悉同僚和下属,知道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如公孙挥熟知四国的政治和官员情况,裨谌富有谋略,如果郑国要与诸侯交涉,子产就向公孙挥求教四国之事,与裨谌谋划采取什么行动,把几种考虑告诉善于决断大事的冯简子,让他确定怎样做最可取,而让善于辞令、做事干练的子大叔去实行与相关国家应酬、谈判。子产这样做,很少失败。
第二,重视人才的培养,实行“学而后入政”的办法,根据官员的实际才能和实绩来任用和提拔官吏。郑国上卿子皮因为感到尹何善良,不会背叛自己,因而喜欢他,打算让他担任邑宰。子产坚决反对根据个人的好恶情感,轻率地决定重要职务的人选。子产指出“未能操刀而使割”,会害了他自己,让没有经验、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担任重要公职,是对国家和人民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
第三,发扬民主,容许国人在乡间学校议政,真心诚意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对于政令,他们认为好的,就加以实行;他们厌恶的,就坚决废除。他认为百姓议政可以宣泄不满和怨恨。统治者如果利用权势来制止人民表达不满,是非常危险的,就像河堤大决口,遭殃的人必定很多。他指出,不如开一个小口,引导河水流出。
把百姓的不满视为可怕的洪水,这一比喻古已有之,西周邵虎谏厉王弭谤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国语·周语》)子产发展了邵虎的思想,他不是从消极的意义上,而是以建设性的眼光看待百姓的意见,把议政的百姓视为“吾师”,主张把听那些议论当作治病的药。应当承认,二千多年前的政治家能有这样的认识,实在难能可贵。子产关于以学校为议政场所的主张产生了值得注意的反响。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黄宗羲在其包含丰富的民主思想内容的《明夷待访录》中提出“公是非于学校”,以学校而不是以君主“所非是为非是”,设想把学校办成代表民意的代议机构。这种设想在继承子产思想的基础上,作出了合乎时代要求的创新和发展。
从本文记载可知,子产治政不是只关注烦琐的政务,而是抓住对于国家和社会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根本问题,注意政治演变的大趋势,国家政治的主要隐患。所以子皮说“君子务知大者、远者”,这是对子产十分恰当的评价。实际上左丘明在此前后关于子产的一些记载也印证了子皮的评价。如他十分留意相邻国家的政治上的大问题,以作为治理郑国的借鉴。《左传·襄公三十年》记叙子产对陈国的观察,他发现陈国积聚粮食,修治城郭,只知道依仗这两点,而不知道要安抚百姓;他们的国君地位不牢固,公子奢侈,太子卑弱,大夫傲慢,政权不由一个人做主,从而断定像这样的国家处在大国之间是十分危险的,不用太久就会灭亡。陈国果然于公元前479年被楚国灭亡。子产在执政期间特别注意防止这些问题在郑国出现,他的改革措施就是要让百姓得到好处,限制贵族的权力,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子产治国和改革的成功,其原因最根本的在于他的政治品质。他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勇于对国家负责,即使因此作出个人的牺牲也在所不惜。他曾经表露过自己的情怀,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且吾闻为善者,不改其度,故能有济也”(《左传·昭公四年》)。正是本着这样的思想境界,他在郑国推进改革,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发展。自此以后,“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思想鼓舞、激励了无数志士仁人为国家、民族、人民奉献自己,林则徐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明志,成为禁毒、反侵略英雄,他的精神与子产的情怀是一脉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