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雪·张实居
斗室香添小篆烟,一灯静对似枯禅。
忽惊夜半寒浸骨,流水无声山皓然。
这是一首即兴偶成之作。它维妙维肖地刻划出诗人在雪夜的感受和夜雪的神情。首二句写的是一个充满温馨气氛的小房间,房间里充满薰香的气息,空中弥散着袅袅有如篆书的香烟。房间里坐着一个不眠的人,他对着一盏灯,拥裘而坐,仿佛参禅入定。“似枯禅”,当然不是真的进入禅定,而是那姿态表情象煞。诗人没有交待这是个什么房间,也没有交待他干什么——因为这对于“夜雪”主题无关紧要。你可以想像这是一间书屋,屋中人焚香夜坐,是雪夜用功,或者是“雪夜读禁书”,总之他神情专注,心无旁骛,忘记了身外的一切。忘记了冬夜的严寒。
这两句首先刻划出一种忘情的境界,对突出下两句“忽惊”的感受,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屋中人先就对天气很在乎,也便没有后来的惊奇感了。“夜雪”在这一点上和春雨一样,就是:“随风潜入夜”,渐积“细无声”。所以诗中主人公很久都没有发觉天降大雪了。直到夜半雪积甚多,气温骤降,令人不可禁当。他这才猛地打了个寒噤,觉得有点不对。于是从禅定的状态中惊醒过来。推窗一看,对面的山峰白得耀眼,而门前的溪水已没有流水的声音。“忽惊夜半寒浸骨,流水无声山皓然”二句之妙,在于写出雪夜的真切感受。“忽惊”云云,见得夜雪之来,神不知鬼不觉。“夜半”是一夜中气温最低的时候,积雪大都发生在半夜后,所以也才有寒浸骨之感。“流水无声山皓然”写出了一个新鲜的发现,可见入夜以前门前溪流有声,而对面的山头无雪,所以才叫诗人惊讶,“无声”二字不仅暗示出溪冻断流,而且也酷肖夜雪和雪夜的静谧肃穆的神韵。
唐韦应物《休日访人不遇》有“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的名句,与此诗末二句异曲同工。故沈德潜评此诗云:“不明点雪,读末句神于赋雪矣。左司(韦应物)‘门对寒流’之后复见此诗。”(《国朝诗别裁集》)咏雪之作不出“雪”字是容易办到的,但要刻划夜雪的神韵(即给人独特的感受),则非有敏锐的感受力和精确的表达能力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