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杂感十首(其一)·洪昇

京东杂感十首(其一)·洪昇
雾隐前山烧,林开小市灯。
软沙平受月,春水细流冰。
远望穷高下,孤怀感废兴。
白头遗老在,指点十三陵。

康熙二十年(1681)二月,王泽弘送仁孝皇后、孝昭皇后灵柩至昌瑞山陵,诗人与之偕行,途中往还所经,或为明边塞重镇,或近明帝陵墓所在,于是缅怀明室,寄寓感慨,作《京东杂感》十首,此是其一。

诗前半部分写景,描写北京东郊一带初春景致。雾气笼罩着前山的野火,凭高远眺,在密林的分开处,隐隐透着街市的灯光。柔软的沙滩平平地铺展着遍受月光的照抚,春水缓缓流淌,水面飘浮着几许浮冰,已被春水冲洗得很细长了。

下半部分抒怀。“登高临远,每足使有愁者添愁而无愁者生愁。”(钱钟书《管锥篇》)诗人孤身一人,极目远望,京东明帝陵墓穷尽眼底,触景生情,感慨兴亡。结穴两句,“白头遗老在,指点十三陵”,寓意颇深。明亡已四十年了,前朝遗老,仍念念不忘旧国,以指点十三陵,回忆往事,来寄托故国之思。或者说,此时清廷统治已趋稳固,故国遗老,见大势已去,无能为力,无奈之余,只有以指点十三陵来聊作慰藉,以寄哀思。字面上讲遗老,实是作者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孤怀所感。

诗人所以有这样的故国之思,与其早年所受的熏陶有关。他的老师陆繁昭、毛先舒及师执柴绍炳、张竞光等,都是心怀明室,誓不仕清的节义之士,受他们的影响,生活在明亡后的洪昇,也有如许的故国之思。

此诗以颔联写得最出色,沙滩是“软”的,所以日久必然平展,春水缓缓流着,所以对坚冰不是猛力击之碎,而是将其慢慢侵蚀变细。“平”、“细”二字,都是常用词,这里,诗人的手笔,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功。此外,更重要的是,这二句似乎还在讲述这么个道理:软弱的东西,终究要平伏下来;而坚硬的东西,也有被消磨的可能。若是这样,尾联中的“白头遗老,”便不是突兀地出现在诗末了——他们虽然还不肯当软沙去“受月”(月属阴象,古诗中通常暗指“胡”,即异族,本诗似亦同之),仍秉坚冰之志;但无奈岁月的“春水”,已使坚冰变细,再也没有撞击之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