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五)·龚自珍

己亥杂诗(五)·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红楼梦》中黛玉葬花词云:“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林黛玉面对满地落花,不禁联想到自已的红颜薄命。无独有偶,一代才人龚自珍也是以落花自喻身世,在《己亥杂诗》(其五)中吟出了挚切深情的诗句。

龚自珍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离开京都辞官南归。正值暮春时节,万花纷谢,残红满地。这景象惹起诗人一股浓浓的离情,他情不自禁地在马上唱出了上面这首歌。“浩荡离愁白日斜”,诗人心中的离愁啊,多么深广,有如江海之浩浩荡荡,无尽无涯。龚自珍本是自请辞官,该像陶渊明赋《归去来辞》那样轻松愉快才是,为什么竟会有如此“浩荡离愁”呢?原来这位生当封建末世的“绝世奇才”(李兆洛语),颇想效王安石变法故事,规画天下大计。可是,“才高动触时忌”,长期冷署闲曹,浮沉下僚,守旧官僚把他视为异端人物,断绝其进身之阶,得不到参与朝政的机会。后来国事日非,英国利用鸦片入侵,朝廷分成主战与主和两派,龚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而“忤其长官,赋归来”(此语见汤鹏《海秋诗后集·赠朱丹木》诗自注)。近人张尔田也说:“定庵出都,因得罪穆彰阿。”“定庵为粤鸦片案主战,故为穆彰阿所恶”。仕途蹭蹬,岁月蹉跎,现在又永远离开朝廷了,这在他人生征途上是多么重大的转折,心中自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和孤独感。当然,这种情绪不是一般的离愁别恨,的确可称之为“浩荡离愁”了!“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浩荡离愁”已使诗人不能自已,再加之西斜的“白日”又给苍茫大地笼上一层凄惶的色调,更加使人难堪了!

日已暮矣,不得不匆匆赶路了,于是诗人举起了马鞭,“吟鞭东指即天涯”。诗人的马鞭呀,向东一指,前面便是远离京城的海角天涯了!唐代刘禹锡有诗云:“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春明门是长安的东门,刘禹锡说,一出春明门是天涯。显然,这不是指空间距离,而纯然是从心情上来说的。此时龚自珍的心理感受何尝不是如此?“吟鞭东指即天涯”,他意识到此次离京,意味着永久性地离开,此次一出北京城,实际上就等于永远告别朝廷,告别仕途,告别京城,产生了一种永远离开仕途的天涯飘泊之感。

从这首诗的头两句,我们不难想像当时诗人悄然出京的情景。作者曾自述此次离京时“不携眷属兼从,雇两车,以一车自载,一车载文集百卷出都。”再联系到这两句诗的描写可知诗人是只身骑着马走出北京城的,这时已“白日斜”了,他满怀着“浩荡离愁”,在那北方郊野的大道上,“吟鞭东指”,向那遥远的“天涯”走去……这不由人想到元人马致远《天净沙》所写的那种况味:“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只不过龚自珍没有直接说出自己是“断肠人”罢了。

所不同的,马致远写的是“秋思”,而龚自珍抒的是春情——暮春落花时节的离愁。这头两句诗中虽没有明写落英缤纷的景象,但那片片飞花随“吟鞭”扬起,飞过马头,沾上衣襟的情景却是可以想像到的。这满天飘零的落花能不触动诗人的情怀么?一阵薄暮的晚风吹来,诗人看着一片片飞花离开故枝纷纷坠落,在那一丛丛花树下堆砌起来,化作红粉香泥,大自然这么美丽的鲜花就这样默默地化为尘土了!诗人痴迷地看着这种景象心中猛然一惊:自己如今不也像一片飘零的落花吗?自己辞别京都,不也如同落花辞别枝头吗?然而,这位“怨去吹箫,狂来说剑”的一代杰出人物,毕竟不同于林黛玉那样的弱女子,他眼前忽然一亮,原来夕阳无限好啊,把那堆砌满地的落花染得一片火红。顿时诗人的心仿佛也被火红花光点燃了,他脱口吟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俨然是落花的代言人,向春天大声宣誓道:我们这片落花啊,决不是无情的废物。花落归根,最后化为春泥了,我们也还要去滋润未来的花,去孕育未来的五彩缤纷的春天!

龚自珍说的是落花,实际上是倾吐自己的心曲。他此次弃官出都,虽然表现出自己在仕途上的挫折,然而,他绝不会自此一蹶不振;相反,他要投身更广阔的天地,进行新的奋斗,为改革和振兴生我养我的中华大地奉献自己的毕生精力乃至生命。由于他对朝廷权贵的绝望,龚自珍早有离开京城、别谋出路之想。一年前,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赴广东查处鸦片,他就要求亲赴广东去协助他,并恳切陈词,为林出谋画策(见《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在他此次弃官南归途中,又写诗怀念林则徐说:“故人横海拜将军,侧立南天未蒇勋。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他的一颗拳拳报国之心和一种强烈的时代的使命感何等使人敬佩。事实说明,龚自珍尽管一生备受压抑,却始终不甘寂寞消沉,为变革中国社会呼啸奔走,奋斗到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了多么崇高的献身精神啊!可惜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位“三百年来第一流”(柳亚子语)的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南归两年后,突然丹阳暴卒。死因众说纷纭,一说即与清廷军机大臣穆彰阿的迫害有关。比较林黛玉葬花诗与龚自珍“落红”句,虽然情调、境界不尽相同,却都使人深深感叹一种美的毁灭,无论追求爱情理想的红楼少女,还是身怀经国大计的盖世英才,等待他们的都只能是落花般的悲剧命运,我们老祖宗的这块有三千年文明史的土壤,不允许有“人性”、“人才”这类杂树生长呀!每读前人落花诗,不禁为之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