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句中对”

句中对,是指单句中的某些成分前后呼应。这种呼应关系,实 际不属对仗范畴,只是一种一般修辞方法。这种对应关系,往往用 在诗联对仗的出句和对句中。例如白居易《寄韦韬光禅师》: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其中,每联的出句与对句为对仗。而各句中又有相应成分前后 呼应。第一句:“东涧水”对“西涧水”。第二句:“南山云”对“北山 云”。第三句:“前台”对“后台”。第四句:“上界”对“下界”。
 所以句中对,也称自对,或叫当句对,说得明白点,就是一句之 中某些词语自成对偶。如洪迈的《容斋随笔》中引李义山诗:

 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
 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
 但觉游蜂绕舞蝶,岂知孤凤接离鸾。
 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

 诗中各句多有各相为对,如第二句的“秦楼”对“汉宫”,“瓦”对 “盘”;第五句的“游蜂”对“舞蝶”;第六句的“孤凤”对“离鸾”等等。
 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中论“自对”时把句中对分为两种情况, 很有概括性:
 (1)既自对,又相对。例如白居易的《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 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

 人稀地僻医巫少,
 夏旱秋霖瘴疟多。

 上联中“人稀”对“地僻”,“夏旱”对“秋霖”,“医”对“巫”,“瘴” 对“疟”,“少”对“多”。出句中自对的,对句也有相对的。
 (2)句中自对,而另一句不相对。例如白居易的《代春赠》:

 山吐晴岚水放光,
 辛夷花白柳梢黄。

 上联中“山吐晴岚”对“水放光”,“辛夷花白”对“柳梢黄”,而出 句与对句却不对。又如白居易的《送萧处士游黔南》:

 能文好饮老萧郎,
 身似浮云鬓似霜。

 上联中“能文”对“好饮”,“身似浮云”对“鬓似霜”。注意,句中 自对可以不避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