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兰陵王·柳》宋词赏析

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注释】

柳阴直:长堤上的柳树,行列整齐,柳树的阴影也连缀成一直线。烟里丝丝弄碧:笼罩在烟气里的杨柳丝丝飞舞,在卖弄它嫩绿的姿色。隋堤:指汴京至淮河一段的水路,这条堤是隋朝开的,故称隋堤。故国:指故乡。京华倦客:京华,京师。倦客,长久客居,感觉厌倦之人。长亭: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以备行人休息,也是送别之地。应折柔条过千尺:古人送行,多折柳赠别。这句说明作者经常送行。梨花榆火催寒食:清明前二日为寒食节,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事,因介之推抱木焚死,便定于是日禁火寒食,节后另取新火。唐宋时,朝廷于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百官谓之换新火。这句指明饯别的时令是寒食节前。迢递:遥远貌。望:回头看。人:指送行的人。(11)别浦萦回:船开走了,水波在回旋。(12)津堠:津指渡口,堠是古代探望敌情的堡垒。此指码头上守望、可供住宿的处所。(13)冉冉:慢慢移动的样子。无极:无边。(14)月榭、露桥:均指夜游的地方。

【鉴赏】

此首慢词是周邦彦的名篇之一。全词借咏柳抒写作者的离愁别恨。第一叠以柳起兴,抒发感情。第一层专写柳,“柳阴直”表明柳树多且齐整,照应“隋堤”,暗示了时间和地点。“柳”“留”谐音,柳丝弄碧,写出了柳丝色彩和柳枝娇媚,丝丝缕缕满含惜别之情。隋堤上拂水飘动的垂柳,见过无数次送行离别(暗含倦客之恨),从而引出“京华倦客”的情怀。“登临”二句是第二层,是一篇之主。写作者厌倦久居京城、思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惆怅凄凉心情。“长亭路”三句是第三层,用频繁折柳、频频送客,既写出了惜柳之情,又感叹了人世间离别之多。

第二叠追寻当年离别时的情状。“闲寻”四句指船开后,回忆起当年在清明寒食节前,在离别的筵席上,在哀愁的琴瑟中饮酒作别的凄苦情形。“催”字便有岁月匆匆之感。后四句以虚写实因眷恋旧情,对“一箭风快”反而愁苦。转眼之间,回望已相隔数驿站,送行者已远在天北。以夸张想象之辞,抒写了离别时无限惆怅与凄婉的伤痛之感。

第三叠正面抒写别后离恨。“凄恻,恨堆积”一开始便感叹了深重的愁苦。船渐渐远去,“津堠”已恢复寂静,看到了天边春色中的冉冉斜阳,更容易引起人的迟暮之哀的感叹。用“无极”表述“春”,给人以无限苍茫的时空感,引人遐思。梁启超赞:“‘斜阳’七字,绮丽中带悲壮,全首精神振起”(《艺蘅馆词选》)。“念月榭”二句回忆旧时旖旎情事,如今却好梦难再,不胜凄恻悲凉。以“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作结,倍增迷茫之致,而轻微悠长。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评论说:“遥遥挽合,妙在才欲说破,便自咽住,其味正自无穷。”

此词在南宋初就广为流传,当时谓之“渭城三叠”。全篇章法井然,结构谨严,三叠情景交融,虚实相应,层次分明,艺术上很有特色。格调典雅,音律流美,造句工巧,充分显示了周邦彦的艺术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