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甫《月夜忆舍弟》初中诗文|注释|译文|赏析|思考与练习

月夜忆舍弟[1]

(唐)杜甫

戍鼓[2]断人行[3],秋边[4]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5],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6]。

寄书长[7]不达[8],况乃[9]未休兵[10]。

【注释】

[1]舍弟:对他人称呼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楼上的鼓声。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秋边:一作“边秋”,秋天的边地。

[5]露从今夜白:白露从今夜开始。

[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7]长:一直,老是。

[8]达:到。

[9]况乃:何况是。

[10]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译文】

戍楼响过更鼓,路上断了行人形影,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远方兄弟,望月怀思,觉得故乡月儿更圆更明。可怜有兄弟,却各自东西海角天涯,有家若无,是死是生我何处去打听?平时寄去书信,常常无法到达,更何况烽火连天,叛乱还没有平定。

【赏析】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全诗可分两段。前四句是第一段,内容紧扣“月夜”,表面上写景,实际上字里行间流露出“忆舍弟”的感情。“戍鼓断人行”,真实描绘了面临战争威胁的边城景象,这一句所烘托出的战争气氛,也是诗人当时为什么那样深切怀念诸弟的原因之一。在章法上,这一句与后面的“有弟皆分散”“况乃未休兵”相互照应,也使全诗脉络连贯,条理清楚。

“秋边一雁声”从前句的地上写到天空。边地、秋日、雁声都是引起人“倍思亲”的原因。“一雁声”三个字,还让人想到古人称述兄弟间的“死生”,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寄书长不达”正承“无家问死生”,“况乃未休兵”又进一步申说:平时尚且如此,何况又值战乱不已的时候呢!这四句层层紧逼,一环扣一环,真可以说是一气呵成。

【思考与练习】

1.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

2.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