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初中诗文|注释|译文|赏析|思考与练习

大道之行[1]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2],讲信修睦[3]。故人不独亲[4]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5]皆有所养,男有分[6],女有归[7]。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8];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9]。是故谋闭而不兴[10],盗窃乱贼而不作[11],故外户[12]而不闭[13],是谓大同[14]。

——选自《礼记》

【注释】

[1]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

[2]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举”,推举,选举。

[3]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修:培养。

[4]亲:意动用法,以……为亲,奉养。后句“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5]矜(ɡuān):同“鳏”,老而无妻的人。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

[6]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分:职业,职守。

[7]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指女子出嫁。

[8]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恶(wù):憎恶。藏:私藏。

[9]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憎恨在公共劳动中不出力的行为,却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10]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兴:发生。

[11]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12]外户:泛指大门。

[13]闭:用门闩插门。

[14]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的事),(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赏析】

“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这一句是总提,以下三句是分述。“天下为公”,这是说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这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德才兼备”。“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文章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就是拿现实社会跟这个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兴兵作乱等等,在“大同”社会里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个结论非常鼓舞人心。

【思考与练习】

1.“大同”社会和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你是如何看待文中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

2.文中的“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特征?

3.本文用到的成语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