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
课文导读
张岱 (1597—1689), 字宗子, 又字石公, 别号陶庵, 明末浙江山阴 (今绍兴)人。 他出生于官宦之家, 明亡以前未曾出仕, 年轻时是个过着豪华生活的纨绔子弟。明亡后, 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 后来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 以显示其民族气节。 他在山中过着艰苦的生活, 在布衣蔬食、 常至断炊的艰苦环境中专心从事著述。 他不仅是一位爱国的史学家, 也是晚明小品文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 《石匮书》 《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 等书。
张岱是继 “公安三袁” 之后的散文大家, 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 寓情于景, 意趣深远。 他的散文小品短小隽永, 寥寥几笔, 意在言外, 有一唱三叹的风韵。
《陶庵梦忆》 和 《西湖梦寻》 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 其中有许多精彩的散文小品。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 追忆前尘影事, 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渗透着亡国之后作为一个遗民的辛酸沉痛的思想感情。
本文选自 《陶庵梦忆》。 全文共两段。 文章通过对西湖严冬雪景的描绘, 表孤独,发痴情, 写出了深沉的湖山隐逸之思, 表达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第一段写作者在大雪后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
第一、 二句交代时间、 地点、 人物。 一个 “绝” 字, 从听觉上和心理上写出了大雪的威严, 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的冷寂来。 而作者偏偏选择此时去赏雪, 可见他此时的心态及与众不同的情趣。
第三句写入夜后, 作者自己独自一人, 找一只小船去湖心亭看雪。 “拥毳衣炉火”, 暗写雪夜的严寒, 给雪夜西湖增加寒气袭人的感觉, 突出了作者夜间赏雪的雅兴。 一个 “独” 字, 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而一人独行于茫茫的雪夜, 顿生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的人生彻悟之感。
第四、 五句描绘西湖雪夜的景象。 远眺西湖, 冰花弥漫, 天与云与山与水一片混沌。 俯瞰西湖, 唯有雪光能带来亮色, 因而 “长堤” 成了 “一痕”, “湖心亭” 成了“一点”, “小舟” 成了 “一芥”, “舟中人” 成了 “两三粒”。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 寥寥几笔, 包含了长与短, 点与线, 方与圆, 多与少, 大与小, 动与静, 简洁概括, 人与自然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 悠远脱俗是这幅画的风格, 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质。
第二段写湖心亭的奇遇。 此时此地此景, 能够遇见游人, 不能不说是奇迹, 酒逢知己千杯少, “相逢何必曾相识”! 作者写 “两人” “大喜”, 即写自己大喜, 写 “余强饮三大白”, 即写两人畅饮, 此处使用互文手法, 使行文有变化。 及写到 “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 客此”, 才交代了友人的情况, 一方面体现张岱关注的并不是朋友的身份、 地位, 而是彼此之间在情致心灵方面的沟通;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者喜极而悲的情绪变化: 知己难觅, 此刻一别也许就难以再见, 这怎能不叫人遗憾! 最后, 以舟子的话结束全文。 一个 “痴” 字, 既体现了俗人之见, 也是对张岱的称赞, 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绪。
课文注译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是日更(3)定(4),余拿(5)一小船,拥毳(6)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7),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8)。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9)、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10)、舟中人两三粒而已(11)。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12)得更(13)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14)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15)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1) 〔余 〕 我 。 (2) 〔俱绝 〕 都消失了 。 (3) 〔更 〕 古代计时的单位 , 一夜分为五更 , 一更约为两小时 。(4) 〔定〕 完了, 结束。 (5) 〔拿〕 撑, 划。 (6) 〔毳〕 鸟兽的细毛。 (7) 〔雾凇沆砀〕 冰花弥漫。 雾凇, 水汽凝成的冰花。 沆砀, 白气弥漫的样子。 (8) 〔一白〕 全白。 (9) 〔惟长堤一痕〕 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10) 〔芥〕 小草, 这里比喻微小。 (11) 〔而已〕 罢了。 (12) 〔焉〕 怎么, 哪能。 (13) 〔更〕 还。 (14)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这里指酒杯。 (15) 〔客〕 名词用作动词, 客居。
问题与探究
1. 文字简练单纯, 不加渲染烘托, 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体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2.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西湖的诗文? 至少写出两首。
文章链接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2)灭。
孤舟蓑笠翁(3),
独钓寒江雪(4)。
注释:
(1) 〔绝〕 尽。 (2) 〔踪〕 脚印。 (3) 〔蓑笠翁〕 披蓑衣戴斗笠的渔翁 。 (4) 〔寒江雪 〕 飘着雪花的寒冷的江上。
译文:
各座山中都没有飞鸟的踪迹,
各条路上也没有了行人的踪迹。
孤舟上穿蓑衣戴斗笠的老翁,
独自冒着飞雪在寒冷的江中钓鱼。
[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 拥毳( )衣炉火
2. 雾凇沆砀( )
3. 有两人铺毡( )而坐
4. 余舟一芥( )
5. 是日更( )定
二、 用课文原文回答问题。
1. 写作者看雪的时间、 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 下列加点词含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B. 是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是日更定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D.余拿一小船 见余, 大喜曰
四、 补充下列句子中省略的内容。
( )到亭上, ( )有两人铺毡对坐,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 )见余, ( )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问其姓氏, ( )是金陵人, 客此。 及( )下船……
五、 翻译下列句子。
1. 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 客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课文中采用白描手法的是哪一句? 找出来, 试分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以下对课文写作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运用白描的手法写景, 文笔简练, 却又耐人寻味。
B. 作者善于运用对比手法, 不仅使画面增添光彩, 而且深刻地抒发了自己炽热的怀恋之情、 隐逸之趣。
C. 全文一百余字, 写湖、 写雪、 写人, 无一语多设, 无一字多下, 不愧为文章的大手笔。
D. 文章集叙事、 描写、 抒情、 议论于一体, 表达了自己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