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俞·蚕妇》全诗阅读答案|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张俞·蚕妇》全诗阅读答案|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曲折

 

这首小诗,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言简意赅的政治讽谕诗。诗人以极其通俗简练的笔墨,表现了一个严肃、深刻的主题。

诗中主人公乃诗题所标的“蚕妇”,一个以养蚕为生、深居僻乡、不曾见过世面的劳动妇女。前两句,写她入城与归来。昨日,她到城里去了一次。为何去?进城出售自己缫的丝?丈夫病了,只得由她自己进城?这一切,都无关宏旨,因此诗人不作交待。总之,她进城了。初次进城,也许她是带着一种新鲜感,兴冲冲而去的。不过,回来时,她却抽抽搭搭,珠泪涟涟,把一方手巾都揩湿了。这不由人不大吃一惊:遭抢劫了?受凌辱了?都不是,却原来是因为她看到了:“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她在城里看到那些浑身穿绫罗、着绸缎的富人,他们竟没有一个是辛辛苦苦的养蚕人!她内心受到强烈刺激,不禁扑簌簌落下了眼泪。这似乎不值得伤感吧,梅尧臣不也有诗说:“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陶者》)这原是当时社会司空见惯的现实嘛。然而,从这个一般人已不以为奇的现象中,见闻寡陋的蚕妇却才发现了如此怵目惊心的社会现实:获者不劳!这正是自己贫困终生的根源啊。蚕妇昨日方始领悟世情,因而难怪她要悲伤,要“泪满巾”了。

以蚕妇入城的所见所感这个生活细节,来深刻揭露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立意既深,构思也巧妙,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和高度概括力。

表现如此严肃的主题,诗人于诗中却不着一字议论,完全诉诸形象:蚕妇神态,蚕妇所见,蚕妇所感,写得绘声绘色,有血有肉,既有说服力,又富感染力,艺术上也颇堪称道。全诗寥寥二十字,前十字,以情绪对比,引人悬念;后十字,以强烈对照,发人深思。语言通俗而又精练,诗笔曲折,甚有特色。晚唐诗人杜荀鹤也有一首《蚕妇》诗:“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取材于同一角度,与张俞此诗堪为“姊妹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