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行解
【题解】
本篇通过孔子与鲁哀公的对话,详细叙述了儒者应具有的道德品行。
【原文】
孔子在卫,冉有言于季孙曰:“国有圣人而不能用,欲以求治,是犹却步而欲求及前人,不可得已。今孔子在卫,卫将用之。已有才而以资邻国,难以言智也,请以重币延之。”季孙以告哀公[1],哀公从之。
孔子既至舍,哀公馆焉。公自阼阶[2],孔子宾阶,升堂立侍。公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3]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以乡俗,丘未知其为儒服也。”
公曰:“敢问儒行。”孔子曰:“略言之,则不能终其物;悉数之,则留更仆,未可以对。”
哀公命席,孔子侍坐,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儒有衣冠中,动作慎,大让如慢,小让如伪。大则如威,小则如愧。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其容貌有如此者。儒有居处齐难,其起坐恭敬,言必诚信,行必中正。道途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预有如此者。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而仁义以为土地,不求多积而多文以为富。难得而易禄也,易禄而难畜[4]也。非时不见,不亦难得乎?非义不合,不亦难畜乎?先劳而后禄,不亦易禄乎?其近人情如此者。儒有委之以货财不贪,而淹之以乐好而不淫,劫之以众而不惧,阻之以兵而不慑。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鸷虫攫搏不程其勇,引重鼎不程其力。往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其特立有如此者。儒有可亲而不可劫,可近而不可迫,可杀而不可辱。其居处不过,其饮食不溽,其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也。其刚毅有如此者。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5]。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守有如此者。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窦,蓬户瓮牖[6],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之不敢以谄。其为任有如此者。儒有今人以居,古人以筣,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若不逢世,上所不援,下所不推,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身可危也,其志不可夺也。虽危起居犹竟信其志,乃不忘百姓之病也。其忧思有如此者。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礼必以和,优游以法。慕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力积事,不求厚禄;推贤达能,不望其报。君得其志,民赖其德,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其举贤援能有如此者。儒有澡身浴德,陈言而伏,言而正之,上不知也,默而翘之,又不为急也。不临深而为高,不加少而为多。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己不与,异己不非。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尚宽,砥砺廉隅[7]。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近文章,虽以分国,视如锱铢,弗肯臣仕。其规为有如此者。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久别则闻流言不信。义同则进,不同则退。其交友有如此者。夫温良者,仁之本也。慎敬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逊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舞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皆兼而有之,犹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让有如此者。儒有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8]于富贵,不溷君王,不累长上,不闵有司,故曰儒。今人之名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疾。”
【注释】
[1]哀公:名蒋,定公子,春秋时鲁国国君。
[2]阼阶:殿廷东阶。古代以阼为主人之位。
[3]逢掖:指宽大的衣袖,古代儒者所穿。
[4]畜:容留。
[5]干橹:古代用以防身的武器,小盾为干,大盾为橹。
[6]蓬户瓮牖:用蓬草编门,用破瓮之口做窗户。形容家境贫寒。
[7]廉隅:器物的棱角,此处比喻人的品行端正,有节操。
[8]充诎:因自满而失去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