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至理名言 孝经

孝经《圣治章第九》全文|译文

九、圣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译文】 曾子说:“老师,我再冒昧地提一个问题:在圣人的德行中,再没有比孝道更重要的吗?”孔子回答说:“在天地万物中,人是最尊贵的了。在人的道德品行中,孝道是至高无上的。奉行孝道,最重要的是敬重父亲,敬重父亲的极点,就是把父祖等同于上天的尊严,周公姬旦就是这样做的。从前,周公在郊野祭祀天帝时,就以周人的始祖后稷配祀于天,在宗族祭祀中,周公又把他的父亲周文王的灵位安放在明堂中配祀上帝。周公这样追尊他的先祖与父亲,乃是以德教倡导、示范于天下,因此各诸侯国都依法仿效,恪尽其职来祭祀先祖。圣贤明君的德行,又能有哪一种比孝道更为重要呢?一个人的爱心亲情,在他还在父母膝下的幼年时就已产生了,父母把子女养育成长起来,子女对父母也就一天天地更加尊敬爱戴,所以圣贤明君根据人们亲近父母的天性,引导他们尊敬和孝顺父母,并以此来教化人民,这样的教化方式不须严厉就能达到目的,这样治理国家不必严酷就会有效果,因为所采取的办法遵循了孝道——这一人类根本的天性。父子之间的关系,是天性的表现,同时也体现了君臣之间的义理关系。父母生养了子女,使子女得以有生命的存在和延续,人伦之中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父亲对于子女,既是严君,又是慈亲,有两重恩爱,恩爱之厚,莫重于此。因此,不爱慕自己的父母而去爱别人,可说是有悖于道德;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去尊敬别人,可说是违反了礼义。爱亲敬亲,是顺道而行的善行,不爱不敬,是逆道而行的凶德,如果倒行逆施,悖德悖理,人民就没有取法的常规标准。假如不作善行而有凶德,虽然这样可以得志,有德行的君子是不认为可贵的。有德行的君子绝不这么做,他的言语合于道德,他的行为让人快慰,他的品德礼义令人尊敬,他的行事可以让人效法,他的外貌修饰典雅美观,动静举止合于法度,君子凭借这些去管理人民。因此,人民敬畏并爱戴他们、效法模仿他们,从而能够使道德教化获得成功,政令法规得以实行。正如《诗经·曹风·鸤鸠》中所说的:‘善人君子的容貌威仪,一丝一毫也无差乱。'”

《圣治章》是《孝经》中文字最多的一章。在这一章中,孔子阐述了先代圣贤明君的孝治。圣人,以周公姬旦作为代表性人物,周公追尊先祖和父亲,制定了“严父配天”的祭礼礼仪,为天下所效法。圣人以孝道治天下,出发点是父母子女之间的亲情天性,由此产生出一系列的连带效应,从而使礼教“不肃而成”,使政法“不严而治”。从内容上看,本章是对前一章内容的承续和进一步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