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汉高祖之英明,知吕后必杀戚姬,而不能救止,盖其祸已成也;以陶朱公之智计,知长男必杀仲子,而不能保全,殆其罪难宥乎?》译文

围炉夜话第一九二则解读

以汉高祖之英明,知吕后必杀戚姬,而不能救止[1],盖其祸已成也;以陶朱公之智计,知长男必杀仲子,而不能保全[2],殆其罪难宥乎[3]?

【注释】

[1]以汉高祖之英明,知吕后必杀戚姬,而不能救止:刘邦始立吕后之子为太子,后因宠爱戚姬,喜爱其子如意,遂欲改立如意为太子。吕后深忌之。张良献计让吕后请出商山四皓陪侍太子,刘邦素重此四人而不能致,见其陪侍太子,遂知太子羽翼已成,放弃改换太子的念头,对戚夫人说:“吕后真而主矣。”刘邦死后,戚姬母子被吕后所害。汉高祖,即刘邦,西汉开国皇帝。吕后(前241—前180),名雉,汉高祖刘邦的皇后,惠帝刘盈的母亲。曾助刘邦诛杀韩信、彭越等异姓王。刘邦死后,惠帝即位,她实际掌权,杀害戚姬及其子赵王如意。惠帝死后,她临朝称制,主政八年,迫害刘姓诸侯王,排斥刘邦旧臣,立诸吕为王,以其侄吕产、吕禄分掌南北军。吕后死后,周勃与陈平等尽灭诸吕,拥立文帝,恢复了刘氏政权。戚姬,刘邦宠姬戚夫人。刘邦死后,吕后毒死赵王如意,截断戚夫人的手足,挖眼熏耳,饮以哑药,置于厕中,名曰人彘。救止,解救阻止。

[2]以陶朱公之智计,知长男必杀仲子,而不能保全: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因深知越王为人不可共安乐而弃官离去,至定陶,自称朱公,以经商致富。其次子在楚杀人,将被处死,乃欲令少子往救之。其长子坚决要求前去,范蠡不得已,乃付之千金并书信一封,嘱其至楚找庄生。庄生果设法让楚王大敕。范蠡长子不知为庄生所为,惜其千金,向庄生讨回。庄生怒,遂使楚王杀范蠡次子之后才大敕。长子持其弟之丧归,范蠡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而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弟。”陶朱公,即范蠡,字少伯,楚国宛人,越国大夫。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经商,居于陶,自谓陶朱公,曾于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其子孙经营繁息,遂至巨万。后因而以“陶朱公”称富者。见《史记》。仲子,次子。古代兄弟排行常以伯仲叔季为序。

[3]殆:可能,大概。宥(yòu):宽恕,饶恕。

【译文】

以汉高祖的英明,知道自己死后吕后必然会杀害戚夫人,却也无法解救阻止,大概是因为祸患已经酿成了;以陶朱公的才智,知道长子必定会连累次子被杀,却也无法保全次子性命,大概是次子的罪行本来就难以被宽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