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注释】

选自《论语·宪问》。

怨:怨恨。

尤:责备。

下学:即学下,学的是平常的知识。

上达:即达上,通达于仁义。

【赏析】

在《论语·宪问》一章里,孔子与弟子谈论一个人不为别人了解时应有的态度。他对弟子:“没有人了解我啊!”弟子子贡问道:“为什么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回答说: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意思是:不埋怨上天,不责备他人,我学习知识而通达天理,了解我的大概只有上天了!

孔子认为,当一个人不为别人所了解时,不能从他人身上找原因,而主张从自身方面找原因,归纳起来就是重于责己,努力“修己”。孔子采取的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要求的态度,其目的,就是通过自身修养,使人性得到全面发展,从而塑造一种更理想的人格。

“不怨天,不尤人”就是孔子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体现出理想人格宽厚的一面:不怨恨他人。正因为不怨恨他人,才能理解人,爱人,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

因此,孔子特别赞赏“修己以安百姓”的人。既然孔子将“修己”与“安百姓”联系在一起,说明孔子的“修己”不单是个人行为,也不单是一项内省的精神活动,而是要同完善社会、造福人民相结合的,这就充分体现了“修己”的外在目的和社会动力,自然地,孔子也赋予了理想人格相应的社会责任。历朝历代社会,一批又一批儒家知识分子,刻苦“修己”,努力为国为人民做好事,涌现出了不少批杰出的代表人物。

成语“怨天尤人”即由此演变而来,指人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怨天命,怪别人。这与孔子所持的态度截然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