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骐骥之躅,不如驽马之安步;孟贲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也;虽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聋之指麾也。
【注释】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
致螫(shì):用毒刺刺人。
骐骥:骏马。
跼躅(júzhú):徘徊不前。
驽(nú)马:劣马。
安步:慢步前进。
孟贲(bēn):古代有名的勇士。
瘖:嗓子哑,不能出声。
【赏析】
韩信封为齐王之际,正是楚汉相争最激烈的关键时刻。齐人蒯通审视天下形势,知道天下的权柄就掌握在韩信手中。他助汉,汉就胜;助楚,楚就胜。因此,蒯通建议韩信自树旗帜,对楚汉双方都利用,而使楚汉双方都保存他,以此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参与到三分天下、逐鹿中原的角逐中去。然后顺民意,出奇兵,钳制项、刘的后方,制止楚汉之间的争斗杀伐,避免战祸连连,再以齐地为中心,分封诸侯,天下便会将功德归之于齐而相邀来朝拜了。
然而,韩信因为受汉王厚爱,不肯背弃汉王,拒绝了蒯通的建议。
蒯通知道韩信轻信刘邦,认为汉王不会危害他。于是首先举出越国大夫文种和范蠡的例子,证明汉王一旦事业成功,难免不会“野兽已尽而猎狗烹”。文种、范蠡辅助勾践兴国灭吴,成就霸业,有不世之功,其结局却是可悲的:文种被勾践赐死,而范蠡逃匿隐居才躲过一劫。其次,韩信功高盖主:俘虏魏王,生擒夏说,诛杀成安君,侵略赵国,胁迫燕国,平定齐国,南边大败楚军20万,东面杀了龙且,这些盖世奇功,独一无二。其勇气胆略,足以震撼主子,而功绩之大,已经无赏可赏了。这样的人,归楚,楚人不相信你;归汉,汉人震动恐惧,所以自身是非常危险的。
因此,蒯通再次劝说韩信道:
“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孟贲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也;虽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瘖聋之指麾也。”
意思是:老虎虽然凶猛,如果犹豫不决,就不如马蜂、蝎子敢于螫人;千里马虽然跑得快,如果徘徊不前,就不如劣马漫步前行走得远;孟贲虽有勇力,如果心存狐疑,就不如平庸之人志在必得的行动;一个人虽有舜、禹那样的智慧,如果不说话,就不如聋子和哑子用手指挥。
蒯通认为:做事贵在行动。因为成功很难,失败却很容易;时机得到很难,失去却很容易。现在上天给予的不拿,其后必然反遭其罪;时机到了不行动,其后必然反遭其祸。他连用四个譬喻,劝告韩信,敦促他看清形势,尽快行动。他说:老虎如果犹豫不决,就不如马蜂、蝎子敢于螫人;千里马如果徘徊不前,就不如劣马走得远;勇士如果心存狐疑,就不如平庸之人行动果敢;聪明人如果不说话,就不如聋子和哑子用手比画有作用。
由于韩信始终相信自己功劳多,汉王不会夺去他的齐国领地,最终谢绝了蒯通的劝告。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不幸被蒯通言中。天下初定,韩信便被刘邦夺去齐王称号,贬为淮阴侯。不久又被吕后和萧何罗织罪名,设计骗入朝中,斩杀于长乐钟室,成为一个令人叹惜的悲剧式的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