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今之吝惜而不肯用财者,与夫奢侈而滥于用财者,皆自竭其流也。
【译注】
滥:不加选择,不加节制。竭:使枯竭。
现在有一些人过分吝啬,遇到应当花费钱财的道义之事却不肯花费钱财,这与奢侈浪费、滥用钱财一样,都是在做堵塞源泉让水流枯竭的事情。
这是徽商舒遵刚的经商感言。
辑自《黟县三志》卷15《舒君遵刚传》。
【感悟】
吝啬小气并不比奢侈浪费高尚。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应当慷慨地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别人最及时、最有意义的帮助,这无疑是“雪中送炭”。而付出终有得到回报的时候,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种回报不一定是物质上的,但是至少是精神上一笔值得珍惜、富有价值的财富,这笔精神财富像一股悄无声息的清流,更加能够滋润我们的生命之树,使我们的生命之树焕发出活力和青春。
【故事链接】
清乾隆初年(1736年)大年三十,商业都会扬州,家家张灯结彩准备过年。富商巨贾之家,更是添山珍海味、备花鼓龙灯、着鲜裳艳服,奢侈之极。然而,徽州歙籍盐商程扬宗,因负债太多,这天却躲进运司鼓楼避债。
黑夜降临,万家灯火,远远传来阵阵饮酒欢歌之声,程扬宗颇觉孤寂无聊。将至夜半,忽闻楼梯响,抬头一看,原来是同业同乡吴绍浣,不觉一惊,问道:“你为何来此?”吴沼浣亦相问:“你为何已先至此?”程扬宗叹道:“我今年欠人银4万两,无法应付,只好来此躲债。你本厚利广,难道也是来躲债不成?”吴沼浣答:“我今年经营不利,欠债10万两。如今手头仅5万两,给甲则漏乙,给丙则缺丁,剖分无术,只得藏到这里来,以待明年经营得利后再还。”程扬宗说:“甚好,甚好,有你做伴,守岁甚佳。”吴沼浣答:“不可,我有银5万在家,自用则不足,帮助你则有余,你何不借去,尽可回家料理。”随即写了银票给程扬宗,程扬宗接票飞奔回家。过了一会儿,程扬宗又回到运司鼓楼,并带来了美酒佳肴。他对吴绍浣说:“我已将银票交给伙计料理,这下可以安心陪伴你守岁了。”两人相对而饮,甚为欢欣。
程扬宗本来善于经营,当年是因在海上运输时遇上大风翻船,以致亏本欠债。由于吴绍浣的接济,才不至于停业倒闭。后经努力经营,商务日益兴隆,遂致大富。吴绍浣第二年亦重整旗鼓,商务颇盛。唯程、吴两人大年三十躲债之事,传出一段佳话。
【延伸阅读】
徽商在侨寓地经营时,善于审时度势,抓住时机树立形象,扩大声誉,为经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山东临清,徽商在客籍商人中为数最多,故明人曾有“临清十九皆徽商占籍”之语。在山东临清经商的王道济,曾经捐资近千两修建临清普照寺舍利塔第六层。临清运河岸边有一座万历年间修建的普照寺,寺中有一舍利塔,共9层,塔内中心有60余米高的金丝楠木塔心柱,每层修建费用不下六七百两白银。其中的第六层嵌有《舍利宝塔第六层纪造》碑刻,记载了徽州布商王道济在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捐资建造第六层塔身的经过,碑文载:“信官王道济,捐资独力完工,济字康叔……年六十岁,祖籍徽州府歙县,世习临清布业”。在临清经商的徽商们还购置土地设为东西二义冢,收埋客死的商人。在每次大型的土木工程(如修寺庙、文庙、考棚等)时,都不乏捐资的徽商姓名或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