捭阖纵横典故故事|捭阖纵横释义

5 捭阖纵横

【溯源】

战国·鬼谷子《鬼谷子·捭阖第一》: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言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还终阴,阴极反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释义】

捭阖,开合。纵横,合纵和连横的简称。也指以辞令探测、打动别人,在政治和外交上运用分化与争取的手段。

【故事】

“合纵”和“连横”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纵横家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他游说六国要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同样是纵横家的张仪曾经游说六国,让六国共同尊奉秦国。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东西相连,故称连横。

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各大国之间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多个势力较弱国共同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连横的目的在于倚仗一个强国作为靠山,联合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

苏秦,字季子,战国时东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学成纵横之术游说各国,最早到秦国游说秦惠文王,但是并没有被秦惠文王接受。于是一路向东到赵、燕、韩、魏、齐、楚,游说各国联合抵御秦国。他出任纵约长,并持六国相印,被赵封为武安君。后来秦国派人挑拨齐、魏伐赵,赵国抱怨苏秦,苏秦很害怕,请求出使燕国,说要使赵国得好处。苏秦一走,六国便无法合作,合纵宣告瓦解。后来苏秦自燕入齐从事反间活动,使燕得以破齐,但回来后反间活动暴露,被齐国车裂处死。

张仪本是魏国人,入秦后,秦惠文王任用张仪为相。张仪采用联合韩、魏的“连横”策略,强迫韩、魏两国太子入秦朝见,后扣作人质。张仪是玩弄权术的高手,他先让秦国占领魏国土地,然后归还魏国,这样一来,既让魏国看到秦国的武力,又使魏对秦感恩戴德。

张仪的“连横”活动获得很大成功,在他策划下,秦对韩、魏采取又拉又打的策略。张仪还曾率军向东侵伐,使秦完全占有了河西、上郡等地,并在河东占有土地,掌握了黄河一带,国威大振。后来他又各个击破了楚、赵、齐等国的合纵,帮助秦王离间敌国联盟,真正达到了通过连横政策扩大疆土的目的。

【智慧语林】

纵横捭阖的战场是国家大舞台,要求的是大智慧,拥有的是大胆略,凭借的是如簧之舌,唱出来的是大戏,决定的是国家民族的命运。纵目历史,遍观千年,有拜侯封相者,也有殒命呜呼者。也该是这样,大人物有大起大落的情节,结果和过程成正比。凡夫俗民经营自己的小田地,守着一方水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惊心动魄,没有天崩地裂,他们“纵横”的是三斗米五捆柴的收入,他们“捭阖”的是缸中的米罐中的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