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溯源】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释义】
意谓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单听信某方面的话,就愚昧不明。
【故事】
魏徵是唐朝著名的宰相,他竭诚辅佐唐太宗,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从不委曲求全,因而在朝廷中有很高的威望,唐太宗也对他相当敬重。
有一天,唐太宗问魏徵:“作为国家的君主,如何才能断事正确、明白而不糊涂呢?办错了事情又往往是什么原因呢?”
魏徵答道:“各方面的意见您都听一听,自然会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您只听信一面之词,那就会因为片面的意见而把事情办错。”接着,魏徵又以两个贤明的古代君主尧、舜为例,说他们因为善于听取来自四面八方,特别是下层人民的意见,所以才能够战胜敌人,保住天下。随后,他又以秦二世、梁武帝和隋炀帝为反例,说他们因为偏听偏信,结果都被灭亡。最后,魏徵总结道:“秦二世偏信赵高,而招来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而自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奸臣虞世基,而导致了彭城阁之变。反之,如果多了解一些情况,多听取一些意见,就可以避免或防止一些祸害。”
唐太宗听了魏徵的话,连连称是。
魏徵遇事进谏,直言不讳,其他大臣因怕唐太宗生气都不敢说的时候,他仍然能够从容陈辞。他曾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内容包括内政、边事、用人、赏罚、刑法、礼仪等各个方面,对唐太宗贞观年间的统治帮助很大,使得唐初出现了封建社会有名的盛世——贞观之治。
公元643年,魏徵去世,唐太宗悲痛万分,认为自己失去了一面可以让自己明辨是非与得失的镜子,并亲自为魏徵撰成碑文,亲书刻石。
【智慧语林】
广泛地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就能看清事情的真相,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如果只听信一方面的意见,偏听偏信,就不会了解真相,就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塞纳克曾说:“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这句话提醒我们必须学会思考,只有会思考,只有善动脑,才是解决一切事务的关键!对于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思维,只有“兼听”、多看,仔细分析,得出的结论才会是正确全面的,才可以有效避免出现消极不利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