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蹶叔三悔》注释,意译与解说

《刘基·蹶叔三悔》注释,意译与解说

蹶叔好自信,而喜违人言。田于龟阴,取其原为稻,而隰为粱。其友谓之曰:“粱喜亢,稻喜隰,而子反之,失其性矣,其何以能获?”弗听,积十稔,而仓无储。乃视于其友之田,莫不如所言以获。乃拜曰:“予知悔矣。”既而,商于汶上,必相货之急于时者趋之,无所往而不与人争。比得,而趋者毕至,辄不获市。其友又谓之曰:“善贾者,收人所不争,时来利必倍。此白圭之所以富也。”弗听,又十年而大困。复思其言,而拜曰:“予今而后, 不敢不悔矣!” 他日, 以舶入于海, 要其友与偕。则氾滥而东, 临于巨渊。其友曰: “是塘也, 往且不可复!”又弗听,则入于大壑之中。九年,得化鲲之涛,嘘之以还。比还,而发尽白,形如枯腊,人无识之者。乃再拜、稽首以谢其友,仰天而矢之曰:“予所弗悔者,有如日!”其友笑曰:“悔则悔矣,夫何及乎!”人谓:蹶叔三悔以没齿, 不如不悔之无忧也。

——《郁离子·虞孚》

【注释】

①龟: 龟山, 在山东泗水东北部。②隰 (xi): 低湿地。③稔:谷熟为稔, 引申为年。④汶: 汶水 ⑤白圭: 人名, 战国时周人, 善经营管理。⑥塘:即归, 归塘或作归墟,意为众水之所归,指大海最深处。⑦化鲲之涛:鲲化为鹏时所卷起的波涛。《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 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击三千里……” ⑧没齿: 终身, 一辈子。

【意译】

蹶叔很自信,又爱违背别人的忠告,他在龟山北麓耕种,选取高地种水稻,洼地种高粱,他的朋友告诉他:“高粱喜欢高地,水稻性喜洼地,而你恰好相反,不依其本性种植,这样哪有收获呢?”蹶叔不听,这样过了十年,他的粮仓里一点储蓄都没有。他去察看朋友的耕地,全是按照那位朋友所言种植因此大获丰收。于是蹶叔给朋友作揖道:“我知悔了。”不久,蹶叔到汶水一带做生意,每次都到市场上观察哪些是抢手货,然后就去四处收购,走到哪里都去与别人争购。等货物到手上市时卖这种货物的商贾都来了,结果卖不出去。他的朋友对他说:“善于经营的人,专收别人不争着收的货物,机会一来就能得到双倍的利益。白圭当初就是这样富起来的。”蹶叔不听,过了十年穷困不堪。蹶叔回想起朋友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又对朋友作揖道:“从此以后我不敢不悔改了。”一天,蹶叔乘船入海,邀请朋友同行。船向东飘去,一直飘到深水处。朋友说:“这是落水最深的地方,再往前去就不能返程了。蹶叔又听不进朋友的话,结果翻落大壑之中。过了九年,乘北海鲲鱼化作大鹏时掀起的巨涛,船才返回,等到归乡时,蹶叔头发都白了,人也枯瘦得像肉干一样,没有人能认识他。蹶叔给朋友作揖叩头致歉,然后仰天发誓:“我如果还不知悔,就像这太阳一样,活不过今天。”朋友笑笑:“知悔是知悔了,但为时已晚。”人们认为:蹶叔三悔到老,不如不悔而无忧愁。

【解说】

在《郁离子》中,蹶叔是刻画得非常成功的形象之一。蹶叔的个性特征是“好自信,而喜违人言”。人要活下去要干成一件事总得有点自信,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他必定一事无成。但自信不能自负,蹶叔喜违人言其实就是自负的表现。一旦自负起来就免不了失败的危险。蹶叔“喜违人言”三次:一次是不听朋友劝告,选择高地种稻洼地种高粱,一次是不听朋友的劝告,跟在别人后面做时兴生意,一次是不听朋友劝告,落入大壑之中。每遇一次教训,蹶叔就幡然猛醒,又是“拜”,又是“悔”,似乎是重新做人了。但蹶叔并没有在思想深处解决问题,虽常“悔”过,但从未“自新”。后悔药是买不到的,即使买得到但用多了也不灵验。“三悔”之间,蹶叔蹉跎岁月一事无成。像他这样的“三拜”“三悔”又不能真正改过,只能徒增懊丧,所以还不如不吃后悔药,反倒心情平静,没有什么遗憾。

【相关名言】

食言多矣,能无肥乎?

——左丘明

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苏联·高尔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