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原文、赏析、鉴赏

《胡适》原文、赏析、鉴赏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幼年时代接受传统的文化教育,少年时代到上海读书,接受近代启蒙主义思想教育1910年赴美国留学,初学政治经济,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文科,深受杜威实证主义哲学影响,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他与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等人共同提倡白话文,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在“五四”文学革命酝酿期产生重大的影响。1917年7月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提倡并率先在《新青年》创作白话,又陆续发表《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论文,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有很大影响的人物。1920年出版的《尝试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虽然艺术上表现着我国新诗初创时期的幼稚,但它的主要倾向是反封建、反保守,艺术形式创新,开风气之先,在当时有积极的倡导作用。1922年创办《努力周刊》。1923年与徐志摩、梁实秋等人组织新月社,1928年创办《新月》月刊。1932年与蒋廷黻、丁文江创办《独立评论》。1938~1942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1945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后转赴美国。1957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 院院长。1962年在台北病逝。

胡适一生在文化领域的活动相当广泛。他是“五四”时期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倡导者之一;第一篇文学革命的理论文章的作者;第一部白话新诗集的作者;新诗理论的建设者;他对古代章回小说的研究考证,当时对荡涤轻视小说的成见,开创一代新风,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哲学研究方面也有许多著述,产生较为广泛的影响。其主要著作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册、《戴东源的哲学》、《白话文学史》上册、《胡适论学近著》、《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等等。从他的《尝试集》,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新诗初创时期的风貌。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在许多学术领域均不无成就的学者,胡适对我国现代文化是有贡献和建树的,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其一定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