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学·杨维桢·题苏武牧羊图》原文、赏析、鉴赏
未入麒麟阁〔2〕,时时望帝乡〔3〕。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4〕旄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5〕李陵何以别? 涕泪满河梁。〔6〕
〔1〕这是一首歌颂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的题画诗。 本诗选自秀野草堂本《元诗选》初集《铁崖集》。杨维桢(公元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别号东维子等。诸暨(今浙江诸暨)人,与王冕同乡。元泰定四年中进士,官迁建德路总管府推官,关心民生疾苦。其诗在当时负有盛名,人称“铁雅诗”。元末诗坛,以他为核心的铁雅诗派标举以古乐府抒写情性的旗帜,其乐府作品揭露社会黑暗,反映民生疾苦,《竹枝词》则有民歌风味。 辑有《铁崖先生古乐府》。
〔2〕麒麟阁:汉宣帝甘露三年,建麒麟阁,画功臣十一人于其上,以表彰他们的功绩。 苏武名列十一。
〔3〕帝乡:汉朝廷。
〔4〕“寄书”二句:见《汉书·苏武传》:“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 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另载,“(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齧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元,后作“原”。
〔5〕“旄尽”二句:《汉书·苏武传》言:“武即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这两句言苏武牧羊北海,坚贞不屈,有高风亮节。旄(mao毛),装饰在节杖上的牦牛尾。
〔6〕“李陵”二句:李陵(公元前?~前74),字少卿,陕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汉武帝时,率五千兵抗击匈奴,遇敌十万,寡不敌众,被迫投降。这两句说,李陵投降匈奴,苏武持汉节不屈而回国,临别时,李陵挥泪送别。河梁,桥,多用以指送别之地。
作者观图动情而写就此首五律诗。诗中明确肯定苏武羁留匈奴十九年,全无邀功之意,而是“心悬日月光”,忠于汉朝,不辱使命;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苏武的崇高敬意,流露了强烈的民族感情。结尾与李陵的对比更显出苏武坚贞不屈的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