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原文、赏析、鉴赏

《先秦文学·《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原文、赏析、鉴赏



季氏将伐颛臾〔2〕。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3〕。”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4〕?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5〕,且在邦域之中矣〔6〕,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7〕。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8〕:‘陈力就列,不能者止〔9〕。’危而不持〔10〕,颠而不扶〔11〕,则将焉用彼相矣〔12〕! 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13〕,龟玉毁于椟中〔14〕,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15〕,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16〕。”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17〕。丘也闻有国有家者〔18〕,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19〕。盖均无贫,和无寡〔20〕,安无倾〔21〕。夫如是,故远人不服〔22〕,则修文德以来之〔23〕;既来之,则安之〔24〕。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25〕,而谋动干戈于邦内〔26〕。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27〕。”

〔1〕本文选自《论语·季氏》,标题摘用文章首句。

〔2〕季氏:鲁国大夫季孙氏,这里指季康子,名肥。颛臾(zhuan yu):鲁国的附庸国,风姓,据传为伏羲之后。故地在今山东费县境。

〔3〕有事:指有军事行动。

〔4〕“无乃”句:意思是,恐怕要责怪你吧!是,表示宾语前置的虚词。过,责

备。

〔5〕东蒙主:东蒙山的主祭者。东蒙即蒙山,在今山东蒙阴、费县境。

〔6〕在邦域之中:在鲁国的封域之内,指其为鲁国附庸。邦,国。域,界。

〔7〕夫子:指季康子。

〔8〕周任:古代一位有名的史官。

〔9〕“陈力”二句:衡量自己的能力而就任一定职位,不能胜任就退出。陈,陈列,有衡量之意。止,停止,指辞去职位。

〔10〕危:倾倒。

〔11〕颠:跌坠。

〔12〕相:指瞽者之相,即辅助盲人的人。孔子这里是用比喻的说法。

〔13〕虎兕(si):指野兽。兕,独角犀牛。柙(xia):关野兽的木笼。

〔14〕龟玉:指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使用的玉圭。椟(du):匣子。

〔15〕固:指城郭坚固而兵甲坚利。费(bi):季孙氏的采邑,在今山东费县。

〔16〕为:成为。忧:患。

〔17〕“君子疾夫”二句:君子痛恨那些不明说自己有贪欲,而一定要寻找一些托辞的人。疾,痛恨。舍:放弃。这里指避而不谈。辞,托辞,借口。

〔18〕有国有家者:指诸侯国君主和卿大夫,诸侯有国,大夫有家。

〔19〕“不患”两句:据俞樾说,此处有误,应作“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贫,指财物匮乏。寡,指民众缺少。

〔20〕和:团结、和睦。

〔21〕倾:倾危、颠覆。

〔22〕远人:指封域之外的人。

〔23〕文德:指文教礼乐,即所谓德政。来:使之来,指归附。

〔24〕安:安居,这里用为使动,意为使之安。

〔25〕“邦分崩”两句:国家不团结、不统一,而不能维护它。当时鲁国公室的权力,被孟孙、叔孙、季孙三氏所把持,鲁君有名无实,所以孔子这样说。守,守护,维护。

〔26〕干戈:指战争。干,盾。戈,戟。颛臾是鲁国附庸,对其用兵,等于是国内的战争。

〔27〕“吾恐”三句:我恐怕季孙氏的忧患,不在于颛臾方面,而是在于鲁国内部吧。萧墙,宫门内的墙屏。郑玄曰:“萧之言肃也;墙谓屏也。君臣相见之礼,玉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萧墙。”

这是一篇以驳难为主的议论文,虽然仍为语录体,但风格、体制同一般《论语》的文章稍有不同。本文主要申述孔子反对诸侯国的大夫通过战争手段扩大自己势力的思想。文章层次感很强,论述中运用了古语、成语、比喻,以加强说服力,又以反诘肯定、有意省略等手法,启发人进一步思考,收到了很好的论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