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依附于事、依附于理、依附于景的抒情,也即通过叙述、议论、描写的方式来抒情。
间接抒情可分为咏物寓情、触景生情、即理抒情等几种。所谓咏物寓情,就是通过对事物的叙述而抒发因事而起的思想感情。它把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这里的叙述不注重事件的精细、完整,而重视因事动情,寓情于事,感情色彩较为浓烈,有的还特意用上一两个抒情句子加以点明和强调。如巴金的《怀念肖珊》,叙述老夫妻在患难之中相濡以沫、互相关心的情景,叙述文字浸透了凄情,而在最后,作者加上的抒情句子——“我多么愿意让她的泪痕消失,笑容在她那憔悴的脸上重现,即使减少我几年的生命来换取我们家庭生活中一个宁静的夜晚,我也心甘情愿!”更加感人肺腑。咏物寓情要求所咏的事物必须是感人的。事不动人,感情就很难注入。所谓触景生情是因受景物的触发而抒情。触景生情是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相应的感情的,因而,在这里,抒情和描写紧密结合,情寓于景,借景言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茅盾的《雾》:“雾遮没了正对着后窗的一带山峰。……现在那照例的晨雾把什么都遮没了,……渐渐地太阳从浓雾中钻出来了。那也是可怜的太阳呢!光是那样的淡弱。随后它也躲开,让白茫茫的浓雾吞噬了一切,包围了一切。我诅咒这抹煞一切的雾!”借对雾的描写,抒发对国民党白色恐怖的憎恶和诅咒。所谓即理抒情,是作者在议论中注入情感,使抒情寓于议论说理之中。其特点是“情”“理”紧密结合,情是蕴含着理的情,理是情化了的理。议论和抒情两种表达方式也融合为一。议论是为了抒情,所以这种议论不需要论据和论证,只需用饱含感情的文字写出自己对事物的评价。例如杨朔的《荔枝蜜》末尾,对小蜜蜂的议论,就抒发了作者的崇敬、感佩之情,极为真挚、深沉,具有感人的力量。
间接抒情还可以通过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方式结合表现,或与直接抒情结合使用。
通过叙事、记人、状物和说理来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具体化、形象化,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因而,间接抒情最为普遍,最为常用。
间接抒情需要注意要以抒情为目的。借事传情、借景生情或借理喻情都是抒情的手段,如果情不胜物,那就本末倒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