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裕国《过去的足迹》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作者: 周裕国

散文集。作者黄裳。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8月出版。收录作者1943——1983年间的作品43篇,按时间顺序编排。其中15篇写于建国之前,多反映抗战时期作者的羁旅生活及战乱中的军中见闻。28篇写于建国以后,其中一部分记人、怀人:《老舍在北京》写老舍先生毅然返回祖国,献身文艺事业;《温特》反映清华大学一美籍教授在建国前后的心理波折;《过去的足迹》、《朱佩弦》、《槐痕》分别怀念吴晗、朱自清和俞平伯等。另一部分写作者在长期的记者生涯中游历山水名胜的游踪、见闻及感想,如《游邓尉》、《浣花草堂》、《虞山春》、《杭州杂记》、《钓台》、《〈西湖梦寻〉及其它》等。还有一部分是随笔小品:《关于柳如是》、《陈圆圆》、《放翁诗》、《不是抬杠》、《关于吴梅村》,分别评论柳如是、陈圆圆、陆游等历史人物,既有仔细的历史勾沉,又有直率的学术争鸣,反映了作者对文艺理论,尤其是戏剧理论的独到见解。末篇《题跋一束》,主要是作者对自己建国前后的著述、译作所写的题记,为版本学提供了参考资料。本集所收作品写作年代间隔长达四十年,但在作者笔下,祖国的山水风情均与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相应和。无论是写入怀旧之作,还是写景抒情篇什,抑或明理的艺术论争,均有浓烈的儒雅气氛。行文大都信马由缰,运用随笔形式,或书信、或日记、或评论。描写、叙事、议论常常有机结合。语言侃侃道来,从容不迫。叙事平淡深沉,抒情热情洋溢,论争尖利峭拔。从总体上看,40、50年代的作品着力于描写,而其后,尤是80年代之作,则议论风生,借事明理者居多。本集曾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