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鉴赏·友书·报秦昭王书》注释与鉴赏

《书信鉴赏·友书·报秦昭王书》注释与鉴赏

战国魏·范雎

臣闻明主莅政,有闻者不得不赏,有能者不得不官。劳大者其禄厚,功多者其爵尊,能治众者其官大,故无能者不敢当职焉;有能者亦不得蔽隐。使以臣之言为可,愿行而益利其道;以臣之言为不可,久留臣无为也。

语曰:“庸主赏所爱而罚所恶,明主则不然,赏必加于有功,而刑必断于有罪。”今臣之胸,不足以当椹质,而要不足以待斧钺,岂敢以疑事尝试于王哉!虽以臣为贱人而轻辱,独不重任臣者之无反复于王耶?且臣闻周有砥砨,宋有结绿,梁有县藜,楚有和璞,此四宝者,土之所生,良工之所失也,而为天下名器。然则圣主之所弃者,独不足以厚国家乎?

臣闻善厚家者取之于国,善厚国者取之于诸侯,天下有明主,则诸侯不得擅厚者,何也?为其割荣也B11!良医知病人之死生,而圣主明于成败之事;利则行之,害则舍之,疑则少尝之。虽舜禹复生,弗能改已!

语之至者,臣不敢载之于书,其浅者又不足听也。意者臣愚而不概于王心耶?亡其言臣者贱而不可用乎?自非然者,臣愿得少赐游观之间,望见颜色。一语无效,请伏斧质。

[注释]① 莅政: 临政,执政。② 有闻者: 有名望的人,引申为有功之人。③ 椹(zhēn)质: 砧板,腰斩时所用的垫板。④ 要: 通腰。⑤ “岂敢”句: 哪里敢用疑惑不定的事情来尝试大王的刑罚呢!⑥ “独不”句: 难道不重视推荐我的人对您的始终不渝的忠心吗?任臣者: 推荐我的人。无反复: 没有变化,始终不渝。⑦ 砥砨(è)、结绿、县藜、和璞: 皆为著名之美玉。⑧ 善厚家者: 善于增加家庭财富的人。 ⑨ “善厚国者”句: 善于使国家富强的人,能到诸侯各国去搜罗人才。⑩ 擅厚: 独得厚国之利。⑪ 割荣: 即擅厚,言王之擅权。⑫ 至: 深。⑬ 概: 合。⑭ 亡其: 抑或,还是。⑮ 自非然者: 如果不是那样的话。⑯ 颜色: 脸色。见颜色,即见面。

[作者]范雎(?—前255),战国时魏人。初事魏中大夫须贾,从贾使齐,贾诬其有通齐之嫌,被魏相魏齐使人笞击折胁,佯死得免。后化名张禄,由郑安平、王稽帮助送入秦国。他游说秦昭王远交近攻,废太后,逐秦相魏冉。秦昭王四十一年(前266年)任秦相,封于应(今河南鲁山县东),称应侯。屡败韩、赵之师。后因所推荐的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于秦,秦王宠信渐弛,于是从辩士蔡泽之言,谢病归相印,不久病死。

[鉴赏]范雎历尽艰险由魏入秦,却又受到秦昭王的冷落,年余不能见秦王一面。空有一腔抱负而无从施展。终于借秦穰侯欲伐齐之际,挥笔写下这封自荐之书。

书一开始,便欲擒故纵,摆出了一副要走的架子,却又扣住了明主和庸主对人才的不同态度,造成了文章的蓄势。接着推波助澜,以璞玉自比,暗示秦王不要见宝玉而不识。后又设悬念,言自己确有治国良方,只不过不能在书中道其详。最终信誓旦旦: 如“一语无效,请伏斧质”。这样一封不足四百字的短信之中,层层递进,已竭尽铺张扬厉之能事,又加之反反复复披沥衷肠,表明了自己冒死进言的决心。

昭王见书,果然大悦。经数年之努力,秦益强盛,范雎亦佩上秦国之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