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毕光明
抒情诗合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10月出版。收入在新诗潮中齐名的两位青年诗人写于1971年到1981年十年间的诗作共64首。除互赠的两首诗外,其余的62首未标明作者,混录在“悬挂的绿苹果”、“心的港湾”、“走向世界的密林”、“七种颜色的声音”等四辑中。舒婷的诗共21首,为《童话诗人》、《“?。!”》、《北戴河之滨》、《雨别》、《投邮》、《北京深秋的晚上》、《雨夜》、《黄昏》、《周末晚上》、《兄弟,我在这儿》、《还乡》、《向北方》、《诗配画:少女与泉》、《归梦》、《惠安女子》、《给船老》、《渔歌手》、《赠穿红衣裳的少女》、《在潮湿的小站上》、《墙》、《白天鹅》。友情与爱的描写在这些诗中占了突出的位置,表现了一位温柔善感的女性的充满人情味、骚动不宁的精神世界。《童话诗人》和《兄弟,我在这儿》都是献给比她年轻的异性诗友的,以对对象的深切理解和无私的关爱反映出女诗人善良宽厚的襟怀。《北戴河之滨》、《雨别》等诗则是作者在爱的追求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心境。当临近爱的梦境的边缘时,却又意识到爱人对时代和历史负起的责任。即使爱的渴望不可遏止,也还是让痛苦变为忧伤,“想也想不够,说也说不出”。然而,一旦爱是可以确认的,那么她表现的将是义无返顾的决绝态度。《“?。!”》就以层层推进的方式,展现了女主人公由探问到证实、肯定,最终作出惊人抉择的心理过程。女诗人对禁锢人性的历史与现实的合力的心理反叛,在这里得到了最壮观的爆发。为坚贞的爱情而无视世俗、勇敢献身的女性形象,从容而庄严,飘逸而悲壮:“现在,让他们/向我射击吧/我将从容地穿过开阔地/走向你,走向你/风扬起纷飞的长发/我是你骤雨中的百合花。”作者总是透过现实生活的冷漠或虚假的表面,把感觉深入到生命的内部,为人的最真实的要求而呼吁。《惠安女子》在同情为传统旧俗所束缚的年轻女子的悲苦时,向社会发出了要求恢复追求人生幸福的权利的呐喊。顾城的诗,除了《我的墓地》、《就义》、《大写的“我”》等篇什触及到了现存社会,婉曲地批评了制造人生悲剧的政治力量以外,多数诗歌都是以一颗纯净的童心,来营建一个高于现实世界的“童话的花园”。正如舒婷在《童话诗人》中所写的:“你的眼睛省略过/病树、颓墙/锈崩的铁栅/只凭一个简单的信号/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着没有被污染的远方/出发。”泛爱的思想和生命感贯穿了这些诗歌。《生命幻想曲》中被社会遗弃的幼弱灵魂,仍然“要唱/一支人类的歌曲”;《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里的“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收获》、《回归》、《最后》、《请拿起这枝花》等诗都表现出同作者的年龄不相称的对于彼岸世界的感悟,一种想要解脱的愿望。这些诗看上去纯净而空灵,但沁出了为生活所挟制的心的悲哀。正如《简历》中所言明的:“我是一个悲凉的孩子/始终没有长大”,也像《叽叽喳喳的寂静》里透露的:“也许在我心里/也有一个冬天。”淡淡的忧伤构成了这部诗集的基调,真实地反映出一代有着不幸遭际的青年人的失落感和寻求人生实现的骚动与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