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亦若《身陷牢笼,唇吻花瓣》原创高中作文

身陷牢笼,唇吻花瓣

河南省实验中学 高二(3)班 王亦若

人生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杨绛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苏轼与王弗绚烂的开始却没能走向隽永的结局。在王弗去世的第四个年头里,苏轼娶了王弗的表妹王闰之。可爱情大抵像一片脆弱执著的花田,只开过一次妩媚的花朵后便会荒芜。而苏轼选择保留荒芜,藏在心海。甚至可能连他自己也不曾知晓,在他心底那片最深的海里藏了怎样的感情。王闰之也无法懂得,她不懂,却包容。她选择了将满怀的爱捣碎,投入羹汤中,缝进衣裳里,细细地将自己的爱研磨,密密地洒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

岁月毕竟是条脉脉流淌的河,苏轼也渐渐感觉出了王闰之的好。这个简单知足的女子整整守在他身边二十五年,不离不弃。辗转黄州、惠州、儋州,陪苏轼“问”遍了他的毕生功业。这些故事或许已在时间的脚步中渐渐模糊,但王闰之研磨的细细的爱却历久弥新,芳香如故,静谧却又浓烈地绽放,摇曳生姿。

“历经磨难,经受考验,就是咬紧牙关挖掉心灵上的污点。”

十年浩劫让巴金更加成熟,也让他学会了“破后而立”——将自己揉碎,低至尘土中,反思着人性与国运,以笔代刀,一下一下,一面剔除自己的杂质,一面又将自己磨得更碎。巴金在《随想录》中说:“未治好的伤痕更厉害、更可怕,我们必须面对现实,不能讳疾忌医。”他唯一的心愿就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正是将自己磨得粉碎让巴金更加成熟,而成熟的力量又令他将自己磨得更细。以至磨得细细密密、深入人们生活细枝末节的巴金,成为上世纪中国作家“最后的良知”。

因人生曾有喜乐短如轻叹,便不肯置换。”

中世纪的欧洲古堡里,有一位美丽的公主,但她十分惧怕蜘蛛,尤其是塔蓝图拉毒蛛。某天公主游园时遇到了这种毒蛛,既惊又怕。可她的教母却要她抓住那只毒蛛。公主惊恐地拒绝了,害怕一旦被咬就要遭受痛苦。“试一试啊,否则怎么知道自己做不到呢?你也将永远生活在害怕蜘蛛的阴影下了。”在教母的再三鼓励下,公主终于捉住了那只蜘蛛。五光十色的世界里,有不知凡几的人畏缩不前:害怕前路,害怕挫折,害怕苦痛。不肯将自己研磨捣碎以求涅槃。须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须知“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来路漫漫这一程我们披挂风雪烟尘,以赤足试寒冰仍满怀余温。研磨自己,以蜿蜒掌纹去爱抚穿胸的利刃,破碎也能一息残存,自内心最为柔软的地方散发出丝丝幽香,生出扣人心扉,无形又无穷的力量。

把人生的苦楚和荒凉咀碎嚼烂,慢慢咽下,在唇瓣上开出一朵香花,跋涉的旅人在日记里写下:“你可否配得上你所受的苦难 / 深陷牢笼唇吻花瓣 / 泥浆中挣扎痛喊 / 也拥紧不屈的冥顽 / 你的灵魂本就应如晦暗中斑斓 / 渺小却照彻河山 / 纵身跃入深海臂弯 / 以枯瘦指端与波涛痴缠”

作文点评:

题目让人过目不忘,文字读来更是唇齿生香,启迪人心。难能可贵。

小作者以杨绛先生的一句富有生活哲理的话引领全文,并贯穿始终。文中又以富有情感的笔调和细腻的描写深刻剖析了东坡居士和王闰之的“研磨生香”的生活哲理。接下来,文章又以欧洲古堡女公主的例子使得文章主旨得以升华。文章能够出自一个高二年级的学生手下实属难能可贵。文章值得一读。

身陷牢笼,唇吻花瓣,可以一阅。

身陷牢笼,唇吻花瓣。值得一看

历经磨难,经受考验,就是咬紧牙关挖掉心灵上的污点

身陷牢笼,唇吻花瓣。不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