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的解释|母的意思|“母”字的基本解释

母的解释|母的意思|“母”字的基本解释

“母”字是一个象形字,古文字中画的是一个“女”字形,只是突出了两个乳房。《广韵》书中引用了《仓颉篇》的话来解说这个字:“其中有两点者,像人乳形。”这个字的本义不言自明,就是母亲。隶书有了变化,女人形已无,只有代表母乳的两点(母)还保留着。

母亲是自己的长辈。因此,自母亲以上的家族或亲戚中的女性长辈都可成为母。为了互相区别,在“母”字前面冠上别的字。如母亲的婆婆叫祖母,伯父的妻子叫伯母,父亲的姐妹叫姑母,母亲的姐妹叫姨母,舅舅的妻子叫舅母,等等。由女性长辈的意思再扩大,“母”就成了老年妇女的通称。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意思是: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很多老年妇女在漂洗丝絮,其中有一个老年妇女见韩信很饥饿,就拿饭给他吃。这里的“母”就是老年妇女的通称。

“母”字本指人类,在词义的演化中又扩大指禽兽,雌性的禽兽也叫“母”,如“母鸡”、“母猴”、“母马”等等。

“母”字的含义继续扩大,指草木当中能结出果实的,能繁殖的叫母本。

母亲是人类得以生存繁衍的基础,从这个意义扩展开来,凡是能有所滋生的事物,也都可以用“母”来称呼。如:能使粮食发酵成为酒的叫酒母;做馒头用的东西叫酵母;能在书面上产生出众多的单词以供语言交际使用的符号叫字母;以舰载机为主要武器,并作为其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军舰叫航空母舰。

由“母”字组成的词语有很多,其中常见的有:母爱,指的是母亲对儿女的爱。母校,指的是本人曾经在那里学习过的学校。母性,就是母亲爱护子女的本能;母语,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在一般情况下是本民族的标准语或方言;另一个意思是说,有些语言是从一个语言演变出来的,那个共同的来源,就是这些语言的母语。

男子已经有了自己的子女再娶妻子,续娶的妻子就是他原有的子女的继母,也叫后母。对儿子的岳母或女儿的婆婆称呼亲家母。自己的老师或师傅的妻子称师母。旧社会开设妓院的女人,叫鸨儿、老鸨或鸨母。

此外还有两个大名鼎鼎的“母”。一个是西方的圣母,这是天主教徒对耶稣的母亲玛丽亚的称呼。据《新约全书》记载,她是童贞女,因此又被称为童贞圣母。另一个是中国的西王母,传说她住在昆仑山的瑶池上,她的果园里有蟠桃,人吃了能长生不老,老百姓一般叫她王母娘娘。

“母”是书面语,口语中很少使用,在口语中,相当于“母”的是“妈”或者是“娘”。中国古代提倡做人要讲究五种道德,这就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母慈子孝”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里演变出来的,它的意思是说母亲要爱子,子女要孝顺。这是中国古人所推崇的道德规范。唐代诗人孟郊写过名为《游子吟》的诗,其中有这样的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两句诗巧妙地表现出了慈母的爱心,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名句,多少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