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暴鳃龙门》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成语《暴鳃龙门》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暴鳃龙门:bào sāi lóng mén

词源:《太平御览》卷四十引《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巨灵迹犹在,去长安九百里。江海大鱼洎(ji)集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故云曝鳃龙门。”

词由:相传夏禹治水时,在陕西、山西交界处的龙关将一座山凿开,好让河水流过。因为凿开后的两旁山岩活象开着的两扇大门,所以将龙关改称龙门。这儿距离长安九百里,据说还有巨龙的印迹。龙门的地势较高,水冲泻下来很急,因此,江海里的大鱼,若有游得上龙门的,就变成龙了。但那儿常常聚集着的数千条鱼,大都想上不得上,人们称之为“暴鳃龙门”。

词义:鱼露出头,仰望龙门山而不得上。暴:同曝,晒。鳃:这里以鱼的鳃指代“鱼”。旧时比喻处境困难或考试不中。亦作“暴腮龙门”。

书证:明·李贽《初潭集。师友六》:“去长安九百里,悬水下注,龟鱼之属莫能上。江海大鱼集门下,不得上;上即为龙。故云:‘暴腮龙门,垂耳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