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唯命是听》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唯命是听:wéi mìng shì tīng
词源:《左传·宣公十二年》:“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听。”
词由:春秋时期,郑国先与楚国结盟,后又跟晋国通好。对此,楚庄王极为不满,于是于公元前597年,亲率大军讨伐郑国。因楚强郑弱,楚军势如破竹,很快攻入郑都。郑襄公只好象罪犯一样,赤身披发,手里牵着羊去迎接楚庄王,并向楚王求饶谢罪,说:“我们得罪了大王,使你生气,所以率兵到此,这都是我的罪过,我哪里敢不听从大王你的命令呢?”楚庄王见郑襄公有悔过之心,便下令退兵三十里。后来,楚郑又订立了友好盟约。
词义:怎么吩咐,就怎么做。形容非常听话。
书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如海又说:‘择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吾兄即同路而往,岂不两便?’雨村唯唯听命。”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那我不费俄顷的迟疑,或许早就是唯命是听的。”钱钟书《围城》:“先来校的四个中国文学系讲师和助教早就和他打成一片,学生也唯命是听。”《韬奋文集》:“他们可以任意发出任何命令, 不管是怎样的无意义, 一般‘囚犯’都须绝对服从, 唯命是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