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前后矛盾,不可将错就错

宁可前后矛盾,不可将错就错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行为前后一致,那么你就必须弄清这一致是来自于事实根据,还是为了得到情绪上的满足。为什么非要一致呢?是因为自傲,还是因为害怕承认以前的错误而感觉到羞耻?自傲很容易让人坚持错误。其实,你之前的判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如果你一味地坚持这些错误,就很可能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一般来说,只有顽固不化的人才会坚持永远的前后一致。所以,你应当以事实的正确与否为标准,而不可顽固地永远坚持前后一致。下面有这样一个故事:

1912年,美国总统初选时,有一个集会在新泽西州一个小小的城市里举行。在那个集会里,罗斯福需要对着一群粗野的农民发表演讲。在演讲过程中,当罗斯福提及女子选举权的好处时,一个陌生、粗鲁的声音突然在听众中响起:“上校先生,5年前你并不是持这种主张的啊!”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罗斯福回答道:“没错,朋友,那时的我学识浅薄,所以我错了。但现在我进步了,所以,应该改正曾经犯的错误。”

罗斯福的答复并没有“但是”、“假若”,或者其他逃避性的言辞,却充分表现出他个人的人格,并且直率、勇敢地向大家表达了一个坚强而有头脑的人应该有的果敢与决断。不仅如此,他这句话还证明他能与时俱进,承认他之前是学识不够,而现在取得了进步。既化解了尴尬,又隐晦地赞扬了自己。

有许多领导者都认为:必须采取专断的行为才能使下属服从他们的领导。事实上,他们这种权威对那些无能的下属来说也许有必要,因为这种人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别人先替他们想好。即便如此,领导者也不可以固执地认为自己之前说错的话是对的。如果他用专断的方法掩饰自己,并且哄着他的下属接受他的错误,那么他就只会一错再错,直到最后丧失自己的领导权。

《纽约太阳报》的老板戴纳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喜欢在那些他认为重要而必须刊登的文章上面批一个“必”字。凡是批有“必”字的文章都是必须刊登的重要文章,排版的人都不敢删。

然而,有一天晚上,一个名叫米歇尔的年轻编辑看见一篇批有“必”字的文章中有一段这样的话:

“我们对读者莱特·瓦尔特先生怀着无限感激之情,因为他送给我们一个又大又红的神秘苹果。这个苹果很奇特,既新鲜又好看,但如果有人想要咬上一口,那就会惊讶地发现苹果皮上有一些很清楚的白字,那是本报编辑的名字。于是,我们不得不惊讶于人工培植术的神奇了。”

米歇尔曾经读过很多关于自然界魔术的儿童书籍,有些书上就写到:当苹果还是青色时,把纸剪成字母,然后贴在苹果皮上,当苹果的其他部分因为阳光的照射而变红后,被纸遮住的那部分却依然会是青色的。

米歇尔不愿意看到上司在公众面前把这种小把戏称为“惊奇而令他费解的”。因此,他自作主张地扣下了这篇文章,并没有把它刊登在报上。

第二天早上,戴纳先生刚到办公室,就立即追问道:“我批有‘必’字的那篇关于苹果的文章,怎么没有刊登在报上?”

米歇尔战栗着向戴纳先生解释自己扣留下这篇文章的原因。戴纳先生听完他的解释,很大度地说道:“当有一个这么好的理由时,你就尽可以放心大胆地把我的‘必’字枪毙。不必呈请‘法官’或‘陪审员’的批准,你就可以直接将其判处死刑。”

米歇尔怎么知道他取消那篇批有“必”字的文章是对的呢?就是因为他坚持宁可前后矛盾,也不可将错就错。他取消这篇文章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好处,而且还冒着激怒戴纳先生的危险。可是,他还是坚持取消了那篇文章。果然,他的坚持得到了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