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92—232
【介绍】:
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曹操第三子。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挥笔成章,深得曹操宠信,曾几次欲立为太子。后因“任性而行”,失掉了曹操的欢心。曹丕称帝后,备受猜忌和打击,屡遭贬爵,多次改换封地。曹睿即位,其处境依然如故,“汲汲无欢”,最后郁郁而死。因曾封陈王,死后谥思,故世称陈思王。
曹植的思想相当复杂,既有儒家思想,也有道家思想。有时在一篇之中,往往儒道两家思想杂糅,例如《七启》。他对阴阳家、法家的学说,以至谶纬、佛经都有所接触。这种兼容并蓄的思想与汉末以来社会思想冲破经学迷信桎梏直接有关。
曹植是一代“才子”,堪称“建安之杰”。他一生勤于著述,他的诗、赋、各体散文,不论数量质量;都堪称当时之冠。其诗以五言为主,创作以公元220年曹操之死、曹丕即位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生活优裕,志满意得。因常随曹操征战,诗歌内容主要是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情调开朗乐观。如《白马篇》、《篇》、《薤露篇》等。少量作品则反映了汉末社会因战乱而致残破的景象,如《送应氏》。后期,由于处境的变化,逐渐体会到人民的疾苦,加之生活经验丰富,题材广泛,内容深刻,格调沉郁、悲壮,艺术成就更加卓越。其中《赠白马王彪》是其代表作,它控诉了曹丕及其羽翼对他的迫害,抒发了苦闷愤懑的心情,暴露了封建贵族内部骨肉相残的现实,是一篇长歌当哭的作品;其他如《杂诗》、《吁嗟篇》、《野田黄雀行》等,亦都表现了类似的思想内容。还有一些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庶民生活,如《泰山梁甫行》等。曹植善于向民间文学学习,继承了汉乐府的传统,汲取了《古诗十九首》的成就,把自己的遭遇和体会融进了诗篇,为五言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曹植的赋今存45篇,数量在汉魏作者中为第一。有纪事的,如《东征赋》、《登台赋》、《述行赋》等;述志的如《离思赋》、《感节赋》、《喜霁赋》等;咏物的如《宝刀赋》、《迷迭香赋》、《神龟赋》等。曹植赋有三个特点:一是取材相当广泛,朝着日常化、生活化方向拓展。二是小型化,他似乎一篇大赋也没有写过,今存作品全是形制较短的小赋,一般只有几百字,最长的《洛神赋》也不过千字左右。三是抒情化,无论纪事或者咏物,他都摒弃了汉赋铺排堆砌的传统,而是渗透进强烈的主观情感。曹植的赋,继承了两汉以来抒情小赋的传统,同时也吸取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和表现方法,而又使二者完美地融合起来,既是汉代抒情小赋的发展,又是楚辞表现方法的继续。在抒发真情实感的同时,特别注重艺术的追求,不仅在建安赋坛上标新立异,而且也为辞赋的发展开出了一个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