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马佐尼
吉亚哥摩·马佐尼(Giagomo Mazzoni,1548—1598)意大利哲学家、语言学家和批评家。曾在比萨和罗马担任大学教授,并从事意大利语的研究工作。当时文坛上对但丁的《神曲》不用官方的拉丁语而用塔斯康尼地方语而议论纷纷,马佐尼应一位贵族的请求,于1572年和1587年先后发表论著,总名为《神曲的辩护》,除了赞扬《神曲》综合了诗与政治之外,还从诗的创作和欣赏角度,谈到了诗的功能,诗的本源以及创作上的思维特点等文艺美学上的问题。
他认为诗是摹仿的艺术,这显然继承了古希腊学者们的意见。但他对诗的创作目的以及诗的艺术功能的认识更为全面了。他认为作为消遣,诗的目的在于娱乐;作为受社会功能制约的消遣,诗的目的在于教益;作为理性的功能,诗的目的在于产生惊奇感。在诗的创作上,他提出了诗依靠想象和虚构的结合,想象是达到逼真和驾驭情节的心理能力,只有凭这种能力,才能进行虚构,把许多虚构的东西组织在一起。马佐尼关于摹仿说和想象说的论述,对人们认识文艺创作中的形象思维的特点是很有帮助的。
在欣赏理论方面,马佐尼提出了“惊奇感”和类似雅与俗的问题,虽然某些观点有些偏颇,但无疑是极有价值的。他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惊奇感的观点,并且又有了新的发展。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强调惊奇给人以快感,惊奇是悲剧所需要的,悲剧中的惊奇即指意外发生的事,在史诗中的惊奇指不近情理的事。对此,马佐尼则补充说,惊奇感的产生是在听众相信他们原来不相信会发生的事情的时候,为了造成欣赏者的惊奇感,诗要再现一个形象。
在关于诗的效果问题上,他一方面主张,好的诗应该是普通人和有学问的人都满意的诗,但在作具体解释时却认为普通民众满意只在语言修辞上,有学问人满意在于其哲学思想上,这显然是把内容与形式割裂开了。究竟什么样的诗才是好诗,马佐尼是偏爱“雅”的,他认为好诗只配少数知音者去鉴赏,至于缺少文化教养的人懂不懂无关紧要。他曾引用西塞罗的一段话,说有一位诗人一次在群众集会上朗诵一部诗,在场的人都走了,只剩下柏拉图,但他还朗诵下去了,因为一个柏拉图抵得上所有其他人。不能以喜欢的人的多少来评价一首诗这是有道理的,但忽视诗的大众化也依然是个问题。即使与同时代的人比较,马佐尼也显然保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