脔婿

作者: 巩聿信 【本书体例】

彭乘

彭乘,生卒年不详。筠州高安(今江西高安县)人。约宋哲宗元祐初年(1086)前后在世,曾任职于邕州、儋耳等地,官至中书检正。能写诗,曾与黄庭坚相酬答。著有《墨客挥犀》十卷,《墨客挥犀续集》十卷(已亡佚),对北宋遗闻趣事,尤其是诗话文评,征引颇为详博,对研究北宋文学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今人于榜下择婿,号“脔婿”。其语盖本诸袁松,尤无义理。其间或有意不愿而为贵势豪族拥逼不得辞者。

有一新后辈少年,有风姿,为贵族之有势力者所慕,命十数仆拥致其第。少年欣然而行,略不辞避。既至,观者如堵。须臾,有衣金紫者出,曰:“某惟一女,亦不至丑陋,愿配君子,可乎?”少年鞠躬谢曰:“寒微得托迹高门,固幸。将更归家,与妻子商量,看如何。”众皆大笑而散。

(选自《墨客挥犀》)

当今人们从刚刚中榜的新进士中物色女婿,称之为“脔婿”。其说法大概来源于袁松,这一习俗特别没有道理。被选中作女婿的人也有心里不愿意却被那些有权势的贵族豪门强拉硬逼而推辞不掉的。

有一个刚考中的年轻人,风度翩翩,被一家有势力的贵族看中,贵族命十几个仆从簇拥着这位进士回自己的府第。进士一路高高兴兴地走着,一点儿也不推辞逃避。到了贵族府第后,看热闹的人拥挤不动。一会儿,有一个穿紫色公袍、佩金鱼袋的人出来,对进士说:“我只有一女,长得也不算丑陋,想把她嫁给你,可以吗?”进士向他鞠躬行礼,致谢说:“象我这样贫寒微贱的人,能攀上您这么高的门第,当然是很荣幸的。等我再回家一趟,和妻子商量商量,看看怎么样。”围观的人都大笑起来,一哄而散。

在科举时代,那些刚刚考中进士的人,常常成为豪门权贵物色女婿的对象。《脔婿》这则笔记小说正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现象。

事情很简单:某权贵择婿未成。但小说写得却跌宕起伏而有风趣,喜剧色彩很浓。

小说开头,先点出豪门权贵“于榜下择婿”、“有意不愿而为贵势豪族拥逼不得辞者”作为全篇的主干,然后具体写某权贵看中一位新中的进士,即“命十数仆拥致其第”。在一般人的设想中,进士一定是力辞不就。出人意料的是他却“欣然而行,略不辞避”。这立即引起人们的注意,“观者如堵”,也引起读者的兴趣。当“衣金紫者”提出婚事时,不料进士却道出一句“与妻子商量,看如何”的话来。于是情节发生了大的跌宕,喜剧效果也随之产生。不仅是“观者哄然大笑”,读者也忍不住发出了笑声。

情节虽风趣,但对当事人——权贵与进士来说,却是一场斗智斗力的较量。权贵显然是有备而发的。“命十数仆拥致其第”。这么做,一是显示自己的势力和排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进士逃避。而进士呢,在突然被围的情况下,审时度势,只有用智。于是他“欣然而行,略不辞避”,以此来麻痹对方。当谈到婚事时,权贵心中踌躇满志,观进士的态度,认为他会满口答应。却不料在谦逊有礼的回答中,冷不丁蹦出一句“与妻子商量,看如何”。权贵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听到这句话,真是手足无措,哭笑不得。看来,即使是进士的妻子同意,也不能把女儿嫁给他了。而进士,不论他的话是托辞还是真有妻室,他都以他的机智与诙谐摆脱了困境。

这则笔记小说,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风趣故事,而是寓有深刻含义的。在科举时代,功名和利禄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宋代,新中进士立即就可以授给官职。文中的权贵之所以要强行招婿,表面上看是因为进士“有风姿”,实际上就是因为他是新中进士,将来必会飞黄腾达,他看中的是进士背后的荣华富贵。这和那些豪门小姐抛绣球选中状元做女婿的美好传说,说穿了,本质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是赤裸裸的,另一个是遮上了一层粉红色的面纱而已。那些势利之徒通过这种联姻手段,不知葬送了多少男女的青春与爱情,也不知把多少正直但天真的青年拽入了泥潭。我想,作者的“尤无义理”,不是简单地责备“榜下择婿”出现的荒唐与可笑,而是对那些势利之徒的无耻行径进行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嘲笑。

这则小说,虽已经过了几百年,但对我们当今社会的某些坏风气,仍不失它的谴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