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文献。马克思为他在1858年8月——1859年1月写成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所写的序言。1859年同该书一起在柏林出版。同年6月4日曾单独发表在伦敦德文报纸《人民报》上。编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
1848年革命失败后,政治上的反动笼罩了整个欧洲,工人运动转入低潮,革命队伍中也产生了思想混乱。同时,由于大革命进一步破坏了封建制度,西欧北美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经济发展出现了暂时繁荣。但是,正如马克思所预见的那样,“新的革命的来临,象新的危机的来临一样,是不可避免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88页)1857年爆发的席卷欧美各国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进一步激化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工人运动重新开始复兴。现实生活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迫切要求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发展规律作出科学的理论分析,经济科学的研究被提到了重要地位。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本质上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16页)。因此,为了用科学理论武装无产阶级,消除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对工人运动的影响,准备和迎接革命斗争高潮的到来,马克思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及其序言。
《序言》具有独立的科学意义和理论意义。这篇序言就其内容来说可分为两方面:(1)马克思扼要叙述了自己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计划、动因和经过。(2)马克思经典性地表述了研究政治经济学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自己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即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这是《序言》最基本的内容。马克思指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就鲜明地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马克思在《序言》中还精辟地论述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文中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为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因而任何变革时代都只能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它的产生和灭亡都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状况。所以,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和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而生产力的发展则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终根源。按照上述原理,马克思认为,依据物质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人类已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这样几个时代;资本主义社会是阶级对抗的最后形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这就雄辩地证明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序言》虽然篇幅不大,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却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概要地揭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周密的说明”(列宁语),对于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以及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有着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