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相续的书写》梅子散文赏析

秭归乃诗祖屈原的诞生地,自古至今,文脉涌动。在宜昌市,秭归算一个散文写作比较踊跃的地方,有一百多位作者常年从事着散文写作,出书者多,在全国各级杂志发表文章者多。《散文百家》选发的这一组散文,四位作者是我县散文创作的新生力量,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寫作风格。

胡兴法的《小平台》选自其写老家作坊村的系列创作,作坊村是长江三峡西陵峡中的一个小山村,属于江边古镇洩滩的一个村落,山水变迁,世移时易,给村庄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变化,胡兴法用他特殊的语言讲述着作坊村的故事,语言精短,故事琐碎,但联结起来却是一个消失在时光背后的鲜活村庄。《小平台》其实写的是父亲的一生,人与故土的关系通过最平常的一些事情联系在一起。和《小平台》一样,付金华《故乡的年味》也是对旧时光的回忆。两篇文章的共同点,表达的都是让我们欲说还休的乡愁。年味渐远,乡愁渐浓,有些东西注定将随着时光远去,我们得适应新生活。可写作的方向,似乎总是向着过去的。

《一棵野樱桃树》和《黄葛树的春天》,表面写树,实则写人。前文作者写道:“我此番来,就是要告诉它,即使长在僻远的乡野,即使生活寂寞冷清,也仍然要活出一棵樱桃树的样子,活出自己的样子。” 后文作者在文末剖白:“站在黄葛树下,就像是见到了多年前的老朋友。望着它一身葱绿,在阳光下安之如素。我想,人生也应该像黄葛树一样,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都努力地活出自己的一片精彩。”一个是告诉树要怎样活着,实际在说人应怎样活着;一个说人应像树一样活着,实际在赞美树的选择。两文作者并未相约,却一致提出了“活着”这个问题。由树及人,小中见大。

感谢《散文百家》给秭归的作者提供展示的大平台,与胡兴法文中被抛荒的“小平台”不同,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大平台。

(本期栏目特约编辑:秦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