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解志熙
陈敬容
在一座幽邃而庞大的森林里,有三位女神悲伤地哭泣着。因为不知是由于怎样一种疏忽,那座森林忽然失掉了一切光,为无边的黑暗统制着了。
她们守候着太阳。
但是连月亮也没有,连星星也没有。
三位女神长久地哭泣着,摇散她们底森林样茂密的头发。最年青的一位忽然停止了哭泣,向其余两位提议。
——不要尽管哭泣,光只哭泣是哭不出什么来的,我们来编织花环吧,我们自己来编织希望的花环!
——但是用什么来编织呢?
她们沉默了一会,低垂着沉思的头。
——用快乐来编织!
最年青的那个喊道。
——用幸福来编织!
第二个抢着说。
第三个,那有一只惯于凝注的眼睛,和一个坚毅的前额的,慢慢地抬起头来:
——不,我们要用痛苦来编织!
她底声音仿佛来自一个沉沉的渊底,清澈而沉着,说完这句话后她同其余两个都站起来,将她们底形体溶入黑夜。
她们从黑夜中采撷痛苦,辛勤地编织着希望的花环。
她们编织了整整八年。
鸡啼一遍。
——赶快呵,我们还有三朵花没有编上。
鸡啼二遍。
——赶快呵,我们还有两朵花没有编上。
鸡啼三遍。
——赶快呵!现在我们还有一朵花没有编上,只有一朵……
当启明星在暗黑的天空闪现的时候,三位女神刚好在她们底花环上插上最后一朵花。
用痛苦编织成的花环最后被抛向一个最高的山头。
于是黎明来了,黑暗抖索着向四角躲藏,藏不及的便被初升的旭日所炙灼而枯焦。
希望的花环带着它底痛苦的花朵,高冠于宇宙里最高的一座山峰——
我底祖国呵,我祝福你用痛苦换来的新生,并愿你在充满希望的黎明里永莫忘记长夜的痛苦。
一九四五,八,二六夜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是一句人所共知的格言,意思是说,艰难困苦并不可怕,一个人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去艰苦奋斗,就必定会克服艰难险阻,获得成功和胜利。
这其实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一个民族。
中华民族就是一个有信念、敢苦斗的伟大民族,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而不绝,端赖于此。远的不说,本诗——《希望的花环》中所写到的八年抗战就是最好的证明。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华民族的命运陷于严重的危机之中,正如这首散文诗所形容的那样,亡国灭种之祸象“无边的黑暗”一样,似乎侵吞了一切光明,不但没有太阳,甚至“连月亮也没有,连星星也没有”。
然而,即使在这无边的黑暗中,我们伟大的人民的心中仍然燃烧着光明和希望的火焰。毋宁说,在那苦难和黑暗的岁月中,这不息的心火燃烧得更为壮烈。本诗中所写的那三位在漫漫长夜中用痛苦编织着希望的花环的女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的形象写照。
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这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充满必胜的信念和光明的希望。
这里我不禁想起另一位诗人戴望舒和他的诗。当抗日战争进行到最艰难的时刻,戴望舒曾用充满着深情和信心的诗句祝福人民和土地:“祝福!我们的土地,/血染的土地,焦裂的土地,/更坚强的生命将从而滋长。”“祝福!我们的人民,/坚苦的人民,英勇的人民,/苦难会带来自由解放。”(《元日祝福》)当戴望舒因从事抗日宣传活动被日寇逮捕下狱后,受尽折磨,面临着死亡的考验,但这位杰出的诗人坚贞不屈,他怀着必死的决心在日寇的狱中写下了他平生最壮丽的诗篇,表达了他对“永恒的中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和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太阳和春天“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我用残损的手掌》)。
是的,有信念、敢苦斗的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在他们坚韧不拔、前赴后继的斗争中,黑暗必将被驱除,“苦难会带来自由解放”。在八年抗战中我们的民族不就是这么走过来的么?恰如本诗所描写的那三位女神一样,“她们从黑夜中采撷痛苦,辛勤地编织着希望的花环”,经过整整八年的艰苦努力,终于赢来了胜利和光明——“于是黎明来了,黑暗抖索着向四角躲藏,藏不及的便被初升的旭日所炙灼而枯焦。”
的确,八年抗战,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既是危险的岁月,也是最壮烈的洗礼,最后的成果不仅仅是战争的胜利,更重要的是民族的新生。这个从民族危亡到民族新生的过程中包含着宝贵的经验教训,它期待着每一个中国人去认真地总结和吸取。在这一点上陈敬容可以说是先行者和有心人。在我看来,《希望的花环》这首散文诗之所以可贵,不仅在于它真切地揭示了我们这个民族不畏艰险、富有信念、敢于奋斗的伟大精神,而且在于它进一步提醒人们,在赢得胜利,迎来光明之后,千万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和历史的教训,只有牢记过去的黑暗和苦难,才能永保胜利和光明。这后一层意思也许更为重要。在作品的结尾,作者用下述诗句表达了她对新生的祖国和人民的深情祝福和恳切忠告——
我的祖国啊,我祝福你用痛苦换来的新生,并祝愿你在充满希望的黎明里永莫忘记长夜的痛苦。
此正所谓“卒章显其志”。这款款深情的诗句表达的是多么及时的忠告啊!
也许今天的年轻读者中会有人说,这有什么?不过是些如同“居安思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般的老生常谈而已。但我想,真理是不会因为被人常谈而不成其为真理的,更何况,陈敬容的忠告也非泛泛而发,而是对刚刚过去的苦难历史的沉痛总结和对当前现实的某种敏感。从这首散文诗的写作日期看,它作于抗日战争刚刚胜利的日子里。其时全国人民都还沉浸在胜利的欢乐之中,有不少人不免产生了一朝胜利在手,从此万事大吉的天真幻想,与此同时,另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军队则打着援华的招牌开始在中国的土地上耀武扬威,……。在这样的时刻,陈敬容的诗句岂仅是恳切的忠告,也是及时的警钟啊。我们不能不佩服她的清醒和警觉。应该说,血的教训使当时还年轻的女诗人迅速成熟了。
让我们永远铭记那苦难的历史,永远不要忘记那血的教训。忘记意味着背叛。
三位女神在漫漫长夜中用痛苦编织希望的花环以迎接黎明的到来,构成了整个作品的意境,这是一种象征性的写法。作者是外国文学,专家,谙熟西方文学,同时对中国古典文学也修养有素,在抗日战争中又曾在西北、西南各地流寓,从而对各地的风俗民情和民间文学传统也有所了解。因此她笔下的三位女神虽然以希腊神话中的命运三女神为原型,但又有着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三仙女姊妹们的可爱身影。出没在地中海岛国中的女神们落户在中国后,自然要用“鸡啼”这样典型的内陆农业国家的家常计时法,这也增加了这篇作品的中国味和乡土气,令人感到新鲜而又亲切。特别是,把毫不动心地编织他人命运的女神们转化成努力主宰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的象征性形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转换,我甚至想说是一个革命性的转换,因为出现在作品中的事实上不再是高高在上、冷酷无情的神,而是在苦难中奋争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