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赋文·灵隐寺月夜》原文与赏析

《诗词曲赋文·灵隐寺月夜》原文与赏析

厉 鹗

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

月在众峰顶,泉流乱叶中,

一灯群息动,孤磬四天空。

归路畏逢虎,况闻岩下风。

灵隐寺在杭州西湖北灵隐山麓。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明代重建。清康熙时曾改名林云寺。寺前有飞来峰、冷泉、龙泓洞等。古木参天,清幽静谧。山崖深穴,有宋、元石刻造象,为西湖游览胜地。此诗为纪游之作,描绘了灵隐寺的清幽景色。

起句“夜寒香界白”,从景写来。不仅舒卷阔朗,而且紧扣诗题。“香界”,指佛土。这就把“灵隐寺”括在其中。“夜”“白”二字,把“月夜”巧妙地嵌入句里。一句之中,融尽诗题,浑然天成,了无痕迹。另外,点明了所游之地是灵隐寺所在的“香界”,所到时间是夜晚。“涧曲寺门通”,写山涧的泉水,曲折地穿过寺门,向深处流去,使人不仅可见水流蜿蜒之形,又可闻流水淙淙之声。诗情画意,充溢诗中。“月在众峰顶”,此写天上,皎皎明月高悬,朗朗空庭无翳。“泉流乱叶中”,此写地面,山林落叶满,仍闻潺湲声。诗境清幽秀美。吴乔《围炉诗话》云:“夫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前四句虽全写景,诗人也寄情于其中。诗人曾以诗“试礼部”,也曾由浙江总督程元章荐“应博学鸿词科”,均失意。诗人有感于怀,不慕仕途,而摆脱世俗事务的束缚,寄情山林。诗人把自己的这种心境,也寄寓在这首诗境之中。只不过不如他在《晚登韬光绝顶》中“永怀白待郎,愿言脱尘鞅”,希望象白居易晚年那样,不为世俗事务所累,写得明显。

“一灯群息动,孤磬四天空。”此写灵隐寺佛事之景。庙内佛灯通明,钟磬齐鸣。这山峦环抱的孤寺中佛乐声,飘漾在苍茫的夜空。宋代王禹偁《寄杭州昭庆寺华严社主省常上人》中所写的“入定雪龛灯焰直,讲经霜殿磬声圆”可谓和此描写灵隐寺的诗句,境同景亦同。“归路畏逢虎,况闻岩下风。”“况”当做“正”解,与况且本意不同。唐彦谦《蒲泽荷亭》诗:“思乡怀古多伤别,况此哀吟意不胜。”况此,犹云正是也。诗人写夜归逢虎,必致伤亡,故言“畏”也。不若不归,以求身安,正可憩居崖下,安闲地听着那飒飒吹来的风声。两句写来,实则另含他意。山中之虎,固然可畏,而人间之“虎”,则更令人生惧。反映诗人避涉世俗,免受牵累,求得超脱的隐逸情怀。

全诗写景,紧扣诗题。景中寓情,以情染景。是诗人清幽雅淡风格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