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赋文·武夷冲祐宫》原文与赏析

《诗词曲赋文·武夷冲祐宫》原文与赏析

朱彝尊



武夷君,异哉世所传。

或云籛铿之二子,或云是魏王子骞。

当时结侣高宴幔亭前,此挹衣袖彼拍肩。

坎铃鼓,急管弦,《宾云》妙曲左右仙。

一从彩云散,虹桥断绝上无缘。

琳宫建何时?传是天宝年。

后王因之祷水旱,金龙玉简投深渊。

我来谒祠下,取径芝术田。

入门高树雄且妍,藤蔓曲似蛟龙缠。

殿古石罅仙鼠穿,陈丹暗粉蜗吐涎。

十二栗主配君像,中间名字或已湮。

干鱼祭后祀典歇, 但有村翁膢腊率社钱。

缚草为轮,剪纸为船,

不知仙人倏而来兮忽而逝,云车风马电作鞭,胡用是物东西悬?长廊曲曲通回旋,旁有道士馆,房房户户相错连。

甘蕉绿摇漾,修竹青便娟。

竹鸡声中摘茶叶,石榴树底交茶烟。

吾思此地洵胜绝,道书名之曰洞天。

阿谁屈置一十六,何山可以居其先!

昔年禹平水土名山川,至今岳渎垂虞编,不闻议者纠其偏。

若兹次第逞胸臆,毋乃伪托非真诠。

试质武夷君,吾言然不然?



朱彝尊,清代著名学者和诗人。这首诗写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是他被罢官七年后与好友查慎行同游福建时所作。冲祐宫为武夷山麓的一处有名道观。

诗歌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远而近的游踪线索,抓住冲祐宫的风物特点来叙写,以展示其秀丽胜境,从中表露了他对社会的激愤之情。

全诗洋洋300余字,思路却极为清晰严密。从“武夷君”到“虹桥断绝上无缘”为诗的第一个段落。开篇即从武夷仙君其人不可考落笔,接着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绚丽多彩的浪漫笔调,以《方舆胜览》中的有关记载为据,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武夷君延宴乡民的动人场面:高朋满座,仙乐悠扬,座中人牵衣拍肩,神态生动逼真。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仙民同乐图。这个流传民间的神话故事,给武夷冲祜宫涂上了一层神秘、悠远、迷离的传奇色彩,极富浪漫气息。

“琳宫建何时”到“金龙玉简投深渊”,为诗的第二个段落。这四句说冲祐宫建于唐代天宝年间,迄今历九百余载,历代王侯来这里将铜制之龙、石制之简这些道家的祭物投向深涧,向武夷君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第一个段落从神话传说的角度写武夷冲祜宫的古老历史,第二个段落则从建宫年代反复表现其时代久远,名播史册。

叙毕“历史”,接写“现实”。诗歌自“我来谒祠下”至“石榴树底交茶烟”,诗人以细腻传神的写实手法,笔畅墨饱地再现了冲祜宫的优美自然景观和奇特风土人情。这一段有四次场景的转换,即“取经宫前”、“瞻仰大殿”、“祭祀活动”、“房舍环境”,暗合游踪顺序。你看诗人满怀兴致,迤逦走过宫前种遍仙草、紫芝和黄术的田地;进入宫门,但见古木参天,藤蔓盘虬,殿堂雄伟,墙壁斑驳,蝙蝠穿飞于石缝之间。殿中十二块栗木制作的牌位分放在武夷君像两侧,上面名字已模胡不清。据《武夷山纪要》载,张湛等12人求道武夷,遇控鹤仙人授以丹诀,皆成仙。后人刻了十二块栗木牌位,把他们和武夷君均当作神主供奉。诗人把用典和写实交叉一起,写出了冲祜宫的古老、苍凉气氛,显得仙气拂拂。

这里的祭礼活动也迥异他乡,令人耳目一新。仪式上当地人用干鱼作祭品,并以青草作车,剪纸作船,敬献神明。祭祀结束后,一位老者尚在旁边精细计算着村社的余钱。这一笔形象而有情趣,既富于当地的独特生活气息,又显示出诗人观察生活的细心。诗人对车马之类的祭物突发异议,认为众神仙以云为车,以风为马,以电作鞭,来去无踪,飘忽无常,哪里还用什么草车纸船?这几句诗雄浑奔放,且诙谐幽默,妙趣横生。

这段的最后7句诗,分别描绘了道士居处的房舍清幽以及武夷山麓景色的优雅宜人。宫中道房错落,曲廊回环;宫旁蔗田荡绿,修竹娟娟,采茶山坡,树底品茗,茶山青青,石榴火红,这是多么心旷神怡的南国山川风物!

“吾思此地洵胜绝”到末尾是诗的最后一个段落。至此,诗人笔锋陡然一转,由叙写而入议论,为武夷冲祜宫大鸣不平:如此神奇秀丽的武夷山,历史这样悠久的冲祜宫,却被好事之徒妄称为道家第十六洞天,假若武夷山不能居名山之首,那么还有哪座山能称第一呢?自从大禹治水土、命名山川以来,至今无人对武夷山的屈尊提出纠正意见,这是何等的不公平!

这里,诗人以武夷山自况,抒发了长久以来郁积在他胸中的愤懑不平之气,表现出诗人自己怀才不遇,难展抱负的强烈不满。朱彝尊生活在清代初期,满清统治者为巩固政权,缓和汉族士大夫阶层的不合作态度与不满情绪,以开科取士的手段进行拉拢。朱于康熙十八年通过科举入朝任没有实权的翰林院检讨及江南提学,此后再无升迁。14年后他被罢官,归乡专事学术研究。他的一生是被清廷拉拢、排斥、愚弄而不受重用的一生,是当时绝大多数汉族知识分子政治处境的缩影。因此,这首诗所抒发的受压抑不满情绪具有代表性,也有较深刻的思想意义。

《武夷冲祜宫》运用托物言情、卒章显志的手法抒情达意,表现出深沉凝练、含蓄深远的艺术风格。诗中创造的武夷山形象,就是诗人的形象;武夷山神秀而屈尊十六洞天,就是诗人才华横溢却遭受不公正对待的写照。二者相形相映,给读者由此及彼的联想和深思。这样写,比直抒胸臆更胜一筹(当然,清初酷烈的文字狱,也迫使诗人不能直说)。从全诗看,前三个段落采用叙写方法,从不同角度与侧面极写武夷冲祐宫的神话之美、历史之久、景色及环境之胜,步步推进,层层蓄势,至最后一段,终于推至顶点,于是感情的洪水不可阻挡地奔泻而出。这一“蓄”一“泻”,见出作者布局谋篇和驾驭叙述、描写、议论的卓越艺术表现才能。

另外,本诗使用大量散文化句子,字数不拘一格,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至十一言,长短结合,参差错落,形成极为自由奔放的语言风格。这首诗的句法、意境、甚至卒章显志的整体构思,都很容易使人想起李白的《蜀道难》,只不过《蜀道难》以雄奇取胜,而本诗以清丽见长。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它受唐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