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文学·《圣经》诗歌·《传道书》》原文与赏析

《基督教文学·《圣经》歌·《传道书》》原文与赏析

《旧约》节选



在耶路撒冷作王,大卫的儿子、传道者的语录。

万事都是虚空



传道者说:虚空,虚空,人生虚空,万事都是虚空。人在太阳底下终生操作劳碌,究竟有什么益处?一代过去,一代又来,世界大地却永不改变。太阳上升,太阳下沉,匆匆归回原处,再从那里出来。风向南吹,又向北转,不停地旋转,循环不已。江河流入大海,海却不满不溢;水从何处流来,仍又返回原处。万事令人厌倦,无法尽述。眼看,看不尽;耳听,听不足。发生过的事还要发生,做过的事还要再做。太阳底下,一件新事也没有。有哪一件事人能说:“看吧,这是新的”?不可能!在我们出生以前早已经有了。往昔的事没有人追忆,今后发生的事也没有人纪念。

(1:2—11)



传道者的经验



我是传道者,我在耶路撒冷作过以色列的王。我决心用智慧探求、考察天下发生的一切事。

上帝给人类的劳碌多么艰难!我观察了世上的一切事,一切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弯曲的东西不能变直,缺乏的事物难以数清。

我对自己说:“我是一个大人物,比任何一个统治过耶路撒冷的人都有智慧。我知道智慧是什么,知识是什么。”我决心辨明智慧和愚昧、知识和狂妄。但是,我发现这也是捕风。智慧越多,烦恼越深;学问越博,忧虑越重。

我自言自语地说:“来吧!试一试享乐!来享享福!”可是,这也是虚空。我发觉嬉笑是狂妄,享乐毫无益处。我保持着理智去体验荒唐的生活,决心借酒自娱,寻求快乐。我想,也许这是人生在世的短暂岁月中最好的生活方式。

我大兴土木,为自己建造房屋,栽种葡萄。我修造庭院果园,种植各种果树。我挖掘水池,浇灌树木。我买来奴婢,也役使生在家里的奴仆。我拥有许多牛羊,比任何在耶路撒冷住过的人都多。我为自己积聚君王的金银和各省的财宝。我有许多歌唱的男女,有无数的妃嫔,极尽声色奢华。

不错,我强大,胜过任何在耶路撒冷住过的人,并且,我始终大有智慧。我要什么,就有什么,我尽情享受,不受拘束。我从自己的劳碌得到快乐,这就是我的酬报。可是,当回顾自己的成就,思考所付出的辛劳时,我却领悟到,一切都是虚空,都是捕风,世上的一切都没有益处。因为,一个君王所能做的,都是以往的君王所做过的。

于是我再思考什么是智慧、狂妄和愚昧。是的,我看出智慧胜过愚昧,恰如光明胜黑暗。聪明人看清楚他前面的道路,愚蠢人却在黑暗中摸索。可是我知道,他们的命运都一样。我心想:“愚蠢人的遭遇也是我的遭遇。我尽管聪明,又有什么益处呢?”我的答案是:“没有,一切都是虚空!”聪明人和愚昧人一样,都没有人长久地纪念他们;因为在将来的日子,他们都会被遗忘。无论是智是愚,都要死去。因此,人生对我没有意义,太阳底下所做的一切事,只能使我烦恼。一切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1:12—2:17)



劳碌无益



太阳底下由劳碌得来的一切,对我也都没有意义,因为我不能不把一切留给后人,而那人是智是愚,谁能知道?可是,他将拥有我在世上以劳碌和智慧获得的成果。这也是虚空。因此,我对以往在太阳底下的辛苦劳碌非常失望。人以他的智慧、知识、技能所得来的,都得留下,让别人不劳而获。这也是虚空,太不公平!人在太阳底下的操心、辛苦、劳碌,究竟有什么益处呢?所作所为无非痛苦愁烦,夜夜不得安宁。这也是虚空。

一个人能够吃喝,享受他劳碌的成果,便算是幸福了。然而,我体会到这都是出于上帝的旨意。要不是出于上帝,谁能吃喝?谁能享受?上帝赐智慧、知识和喜乐给那使他喜欢的人,却使罪人操作辛苦,把他们所积聚的都给那使他喜悦的人。这也是虚空,也是捕风。

(2:18—26)



事事有定时

天下万物都有定时,凡事也必有定期。

诞生有定时,死亡有定时;

栽种有定时,拔除有定时;

杀害有定时,医治有定时;

拆毁有定时,建造有定时;

悲伤有定时,欢乐有定时;

哀恸有定时,舞蹈有定时;

拥抱有定时,分离有定时;

亲热有定时,冷落有定时;

寻找有定时,遗失有定时;

保存有定时,舍弃有定时;

撕裂有定时,缝补有定时;

缄默有定时,言谈有定时;

爱慕有定时,憎恨有定时;

战争有定时,和平有定时。

那么,我们一切的劳苦有什么用处呢?我看出,是上帝使我们负荷沉重的担子。他为万事规定适当的时间。他使我们具有永恒的意识,却不使我们完全明白他一切的作为。所以我想,人不如时常欢乐,一生享福。我们都应该吃喝,享受辛劳的成果。这是上帝的恩赐。

(3:1—13)



世界的不公平



还有,我看到在这世上,那本应有公道和正义的地方,反而有邪恶。因而我心想:“是好人,是坏人,上帝都要审判;每件事情,每种行为都要在特定的时间进行审判。”我又想: 上帝在考验我们,要使我们知道,我们并不比兽类高明。到头来,人和兽命运相同:前者怎样死,后者也怎样死。两者有一样的气息,人并不比兽强,因为一切都是虚空。两者都要归回尘土,他们从那里来,也要回那里去。谁能肯定人的灵会往上升,而兽的魂会落入地底下呢?所以我看,人最好是享受他劳碌的成果,这就是他的命运。谁能使他看见身后的事呢?

我又察看这世上一切不公平的事。被欺压的人流泪哭泣,没有人援助他们。他们得不到援助,因为欺压他们的人有权有势。我羡慕那些已经死了的,认为他们比活着的人幸福。然而,那未出生,未曾看见过世上所发生的不公平事的人,比上述两种人都幸运。

(3:16—4:3)



劳碌的虚空



我又发现:人劳碌工作,追求功名,是因为羡慕邻人。这也是虚空,也是捕风。有人说: “愚蠢人游手好闲,到头来只能让自己饿死。”不过,与其辛勤劳动却徒劳无功,还不如稍稍劳作而心安理得。

我又看见太阳底下另一些虚空的事:有人孑然一身,没有儿子,也没有兄弟,却整天劳碌,从来不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财富。他们辛辛苦苦,不敢享受,到底是为谁呢?这也是虚空,也是不幸。

(4:4—8)



团结有力量



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强,因为两个人合作效果更好。一个人跌倒,另一个人可以扶他起来。如果孤独一个人,跌倒了没有人扶他起来,他就遭殃了。两个人同睡彼此都暖和,一个人独睡怎能得温暖呢?两个人合力可以抵挡袭击,单独抵抗就无能为力。三股合成的绳子是不容易拉断的。

(4:9—12)



兴衰的虚空



一个贫穷但聪明的小伙子,总比那又老又愚蠢、不懂接纳忠告的皇帝更好,虽然这小伙子在本国中出生贫寒,但只要他一旦脱离囚笼,却也可以一跃成为皇帝。我看见日光之下所有的人都起来拥护这年轻的新领袖,而推翻先前在位的。现在拥护他的人多得无法胜数,可是,日后新一代的人却又会不满于他。这也是虚空,也是捕风。

(4: 13—16)



钱财的虚空



贪爱钱财的人总不知足,羡慕财富的人总得不到所要的一切。这也是虚空。你越富有,靠你吃饭的人越多。你的收益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劳工不管吃饱吃不饱,总是睡得香甜。有钱人有了财产,他却不能成眠。

在这个世上我看见一件不幸的事:有人累积财富,反而害了自己。经营不善使他丧失一切,结果他没有遗产可留给子孙。他空手到世上来,也得空手回去。不管在世怎样劳碌,他什么都不能带走。这是何等不幸!来的时候怎样,去的时候也怎样。操心劳苦究竟图的什么呢?况且,他天天生活在黑暗、悲愁、焦虑、病痛和怨恨中。

我的看法是:美好的人生不如在上帝所赐短暂的生命中吃喝,享受在太阳底下劳碌得来的成果,这就是人的命运。如果上帝赐给人产业财富,让他享受,他就应当接受并享受劳碌的成果。这是上帝的恩赐。既然上帝让他快乐,他不必因为人生的短暂而忧虑。

(5:10—20)



人生的虚空



我发现这世上有一件不公平的事重重地压在人身上。上帝赐给某人荣誉、财富、产业,和他想要的一切,但不让他享受,却让陌生人享受。这也是虚空,也是严重的不幸。一个人尽管有上百的儿女,在世长寿,但若他没有享受,死后不得安葬,那么即使他活了许多岁数,又有什么益处?我想,一个死于腹中的胎儿也比他还好。胎儿消失在黑暗中,被遗忘了。他没有见过阳光,没有知觉,就得到了安息。这比那活了两千年,却没有享受过生命之乐的人强得多。到头来,他们两者不是都要归宿到同一地方去吗?

人为着自己的口腹劳碌,却永远填不满肚子。聪明人比愚笨人有什么长处呢?叫穷人知道怎样跟众人来往,又有什么益处呢?眼目所见的虽比心中渴想得到的更为实际,但这也是虚空,也是捕风。

已经发生了的事是早已命定的,我们知道,人无法跟比他强大的人抗辩。你越抗辩,越觉得无益,对自己也没有好处。在这短暂、空虚,好像影儿飞逝的人生过程中,谁知道什么是他最有价值的事呢?谁能告诉他死后这世上会发生什么事呢?

(6:1—12)



智愚之别



好名誉胜过珍贵的香水,死的日子胜过出生的日子。

到有丧事的家去,胜过到有宴会的家去,因为活着的人应该常常提醒自己,死亡正等待着每一个人。

忧愁胜过欢乐,面上虽带愁容,却使心智更加敏锐。

愚蠢人整天追逐欢乐,明智人时常想到死亡。

明智人的责备胜过愚蠢人的赞扬。

愚蠢人的笑声无异于荆棘在火中爆炸的声音。这也是虚空。

明智人欺诈别人的时候,他的行为就像愚蠢人。接受贿赂的人损坏自己的品格。

事情的终局胜过开端。忍耐胜过傲慢。

不要急躁暴怒,胸中怀恨的是愚蠢人。

不要问:“为什么往昔的日子比现在的好?”这不是一个明智的问题。

有生命的人应该有智慧。有智慧加上有家业的更好。智慧给你的安全不下于金钱所能给的。智慧能使你稳妥,这便是知识的好处。

在空虚的人生中我观察了许多事。好人行善,反而早死;坏人作恶,倒享长寿。你用不着行善过度,也不要自作聪明,何必自取败亡呢?可是,也不可过分作恶或太狂妄,何必早死呢?两个极端都应该避免,因为敬畏上帝的人所做的一切都会顺利。

智慧给人的帮助远胜过十个长官对城市的贡献。

世上没有人能够时时行善,而从来没有犯过错误。

不要把别人的话都记在心上。你也许会听见仆人侮辱你,可是,别忘记你也曾屡次侮辱别人。

我曾用我的智慧试验过这一切事。我决心求取智慧,智慧却离我很远。谁能探测生命的意义呢?它太深奥,太难以领悟了。我一心一意要知道,要研究,要寻求智慧,来解答我的疑问,我发现邪恶是无知,愚昧是疯狂。

我发现有些女人比死亡更可怕:她的爱情像陷阱,像罗网,她拥抱你的手臂像一条锁链。蒙上帝喜悦的人得以逃脱她的手,但她要抓住犯罪的人。传道者说:这是我寻求答案时,一点一点地发现的。我想找出其他答案,但找不到。在千名男子中,我可以找到一个可敬佩的,但在女子中,一个也找不到。我所悟出的只有一件事:上帝造的人原是很单纯的,但他们却把自己弄得十分复杂。

只有明智人知道事物的意义,智慧使他面有光彩,并使他的忧郁消失。

(7:1—8:1,节选)



要服从君王



要遵守王的命令,因为这是你们向上帝许的愿。王可以随意行事,你最好离开他,不要留在危险的地位上。王以权威行事,没有人能抗拒他的作为。只要遵从他的命令,就可以得到安全。聪明人知道做事的适当时机和方法。无论做什么事都有适当的时间和方法,但是人所知道的却很有限。没有人知道将来要发生什么事,也没有人能告诉他。没有人可以不死,也没有人能够决定自己的死期。这是人不能逃避的争战,人不能借欺骗来逃脱。

(3:2—8)



邪恶的人和正直的人



我专心观察世上发生的事时,看见了一切:一些人有权力,另一些人在他们的压迫下受苦。我看见邪恶的人死后葬在自己的坟墓里。从墓地回来,我听见有人称赞他们,而他们受称赞的地方正是生前作恶的地方。这也是虚空。

为什么世人敢这样大胆地犯罪?因为罪没有立刻受到惩罚。一个人犯罪百次,仍享长寿。人人都说:“敬畏上帝的人事事亨通,作恶的人无福可言。他们的生命如影儿逝去,他们必夭折,因为他们不敬畏上帝。”但是这话简直荒谬。看看世上发生的事吧:多少时候,义人遭受邪恶人应受的惩罚,邪恶人反而得到义人应得到的报赏。我说,这也是虚空。

(8:9—14)



要及时享乐



我认为人生应该享乐。因为在太阳底下他所有的乐趣不外吃、喝、享受。这是人在上帝所赐短暂的生命中,劳碌所应得的一点享受。

一条活着的狗比一条死了的狮子好。活着的知道他们会死,已死了的人却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再也得不到报赏,他们完全被人遗忘。他们的爱、恨和嫉妒都跟着他们一起死亡。在太阳底下发生的事,永远不再有他们的份。

去吧,高高兴兴地吃饭,快快乐乐地喝酒; 因为上帝已经悦纳你的工作。要常常欢愉,表现乐观。在你一生虚空的岁月里,也就是上帝赐给你在这世上的岁月里,跟你所爱的妻子快活度日,享受每一个虚空的日子,因为这是你在太阳底下劳碌所应得的份。

我又发现一件事:在这世上,善于赛跑的人不一定得奖,勇敢的人不一定打胜仗,聪明的人不一定有饭吃,机智的人不一定富有,能干的人不一定居高位。时运左右一切。人不知道自己的时运。正像鸟被罗网捉住,鱼被鱼网网着,在预料不到的时候我们突然陷在恶运中一样。

(8:15—9:12,节选)



智慧胜过武力



我又发现世上一件有关智慧的事例,觉得很有意义。有一座居民不多的小城市被一个强国的王攻击,他围困城墙,准备破城。城里有一个居民,他很穷,却很有智慧,能救那城。可是,没有人能想到他。我常说,智慧能胜过武力,但是穷人的智慧却常被轻视,他的话没有人听。其实,听明智人几句小声的话,胜过听统治者在一群愚蠢人结集的地方所发出的喊声。智慧比武器有更大的作用,而一个罪人也能破坏许多好事。

(9:13—18)



劝诫语录



不可埋怨君王,连在心里埋怨也不可。不可批评有钱人,即使在卧室里批评也不可。空中的飞鸟可能把你的话传播出去。

年轻人哪,快活地过你青春的时光吧!趁年轻时欢乐吧! 随心所欲地做你喜欢做的事吧!

不要让任何事使你烦恼,使你痛苦;因为青春不能常驻,人生是虚幻的。

我们都向着最后的归宿地走去。那时,街上将有哀号的声音。那时,银链子折断了,金灯台破碎了,井里的吊绳断了,水罐在井旁砸烂了,我们的身体将归还尘土,我们的气息将归回赐生命的上帝。

虚空,虚空,传道者说,万事都是虚空。

(10:20—12:8,节选)



结 语



然而,传道者是明智的,他用自己的知识教导人民。他研究格言,考验它的真实性;寻求激动人心的话,忠实地把它们写下来。明智人的话好像牧羊人手中那带着刺的牧杖,而他编纂的格言有如钉得牢固的钉子,它们都是一位牧者所赐的。

年轻人哪,还有一件事应该留意。著作是没有穷尽的,读书过多会使你身体疲乏。

一切的话都说完了,总意就是:要敬畏上帝,谨守他的诫令,因为这是人人应尽的义务。我们所做的一切,或善或恶,连那最隐秘的事,上帝都要审判。

(12 : 9—14)





《传道书》是《圣经》中一部以异端思想著称的奇书。它通篇都以看破红尘的口吻哀叹世间的空虚无聊,与犹太教的正统观念格格不入。公元1世纪末被编入《圣经》正典时,它就遭到一批顽固维护传统信仰的犹太拉比的坚决抵制。后世基督教各派也不断责难它,直到1979年,《现代中文译本圣经》的译者还称它 “不明白那掌握人类命运之神的道路”。

然而,2000多年来,《传道书》却打动过不同时代、不同国籍无数读者的心,成为他们爱不释手的案头读物。何以如此?应当说,原因在于这卷小书以及其坦诚的态度探讨了世人共同关注的、历久常新的哲学命题:人生的意义何在?生命有何价值?人的至善与至乐是什么?等等。其结论是: 一切都是暂时的,万事万物都会烟消云散,化为乌有;人生毫无意义,才智与劳碌都徒然无用; 生命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唯一的归宿就是死亡; 因此,活着就要享受,就应追逐各种口腹声色之乐。这无疑是一种虚无主义、悲观主义与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基本态度是消极无益的。但世人难免都有伤神落魄之时,此时一些人从《传道书》中寻得精神共鸣,确是顺乎情理之事——一如中国文人得志时推崇孔孟,失意时喜读老庄一样。

《传道书》 由长短不等的小随笔数十段构成。它们以不同音调演奏着各自的乐曲,最终融汇成一部抑郁哀伤的雄浑交响乐。这部交响乐在 “万事都是虚空”的主旋律中奏出第一乐章:

传道者说:虚空,虚空,人生虚空,万事都是虚空。……万事令人厌倦,无法尽述。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发生过的事还要发生,做过的事还要再做。日光之下,一件新事也没有。

“虚空”是这段话、也是全书的关键词语。它先后出现了30次。这里的“虚空”不同于佛教“四大皆空”之“空”,而有“无意义”、“无价值”、“转眼逝去”、“无新意”等含义。它体现了作者的如下见解:世间万物只是沿着一个不可知的轨道周而复始地循环,日光之下的一切都是重复旧事,重弹老调;无论何物都不会在历史上留下痕迹,没有进步,更没有更新;因而,人们的一切努力都徒劳无功,毫无价值。

这一观点在后文中不断得到具体的阐发。如,在智慧文学名作《箴言》中曾被赋予极高地位的智慧,这时竟成了“捕风”:

我决心辨明智慧和愚昧、知识和狂妄。但是,我发现这也是捕风。智慧越多,烦恼越深;学问越博,忧虑越重。对待世人的各种劳碌,传道者说:

太阳底下由劳碌得来的一切,对我也都没有意义,因为我不能不把一切留给后人,而那人是智是愚,谁能知道?……这也是虚空。

谈到追逐财富者时,他说:

贪爱钱财的人总不知足,羡慕财富的人总得不到所要的一切。这也是虚空。你越富有,靠你吃饭的人越多。你的收益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

对取代老王登上皇位的年轻君主,传道者也不屑一顾:

我看见日光之下所有的人都起来拥护这年轻的新领袖,而推翻先前在位的。现在拥护他的人多得无法胜数,可是,日后新一代的人却又会不满于他。这也是虚空,也是捕风。

总之,知识、劳动、利禄、功名都失去了旧有的价值,信仰的灵光更泯灭于虚无怀疑的茫茫夜幕。

否定了人类面向社会的积极进取心和主观能动性,生命的意义系于何外?传道者的结论是:“人生应该享乐”。他说;

去吧,高高兴兴地吃饭,快快乐乐地喝酒;因为上帝已经悦纳你的工作。要常常欢愉,表现乐观。在你一生虚空的岁月里,也就是上帝赐给你在这世上的岁月里,跟你所爱的妻子快活度日,

从这段话可看出,传道者在纵论人间甘苦时并未否认上帝的存在。作为在犹太教传统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哲学家,他当然不会是无神论者。但是,他心目中的神却不是摩西时代那个愤怒惩罚埃及法老的战神,不是先知笔下力倡善行的道德神,也不是《诗篇》作者们顶礼膜拜、极尽赞美之辞的至尊至高者,而是一个世人吃喝享乐的恩赐者:

一个人能够吃喝,享受他劳碌的成果,便算是幸福了。然而,我体会这都是出于上帝的旨意。要不是出于上帝,谁能吃喝?谁能享受?

《传道书》第1章1节称书中内容是“在耶路撒冷作王、大卫的儿子、传道者的语录。”因“在耶路撒冷作王”的“大卫的儿子”只能是所罗门,故犹太教历来认为,这位传道者(即《传道书》的作者)就是所罗门。

但此种推理难以经受科学研究的推敲。德里茨(F·Delitzsch)指出,卷中不少词汇属后期希伯来语。他将这类词汇列成表格,坚称:“如果《传道书》确系所罗门所写,就无希伯来语言史可言。”从内容上看,全书明显受到外国文化、尤其希腊哲学的影响,如,第3章1至19节留有斯多葛派宗教宿命论的印迹,第5章18至20节一如伊璧鸠鲁幸福哲学的翻版。因此,《传道书》的作者不可能是所罗门。至于这位传道者为何谎称自己是“大卫的儿子”,阿多·韦瑟(Artur,Weis-er)认为:“很明显,所罗门——即因其智慧和财富而闻名的王,同时也被认为是部分智慧文学的作者——似乎是最适当的人物,可以给传道者的判断加上一种特别感人的重要性。”

那么,《传道书》的作者究竟是谁? ——无法确考。但因第12章9节有“传道者是明智的,他用自己的知识教导人民。他研究格言,考验它的真实性;寻求激动人心的话,忠实地把它们写下来”之语,不妨设想,他乃是一位希伯来人的智慧教师,写作此书的目的是将自己多年的人生经验传授给年轻学生,使之加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多教《圣经》学者认为,《传道书》形成于 “巴比伦囚虏”事件 (公元前586年) 之后: 上限是波斯称霸前期 (公元前6世纪末),下限是便西拉(Ben Sirach) 活动期间(约前190年前后)。缪连柏 (Muilen burg)据其对库姆兰古卷残篇的考证,确认 《传道书》在前2世纪中叶已最后定型。如果考虑到希腊哲学的影响,则最合适的成书年代应是公元前3世纪中叶至前2世纪初。

搞清了成书年代,《传道书》的虚无悲观倾向就易于解释了。“巴比伦囚虏”之后的数百年中,希伯来人遭到巴比伦、波斯、希腊等大国的轮番奴役,复兴的希望几乎丧失殆尽。他们虽一再虔心敬奉耶和华,但并未得到应有的报偿,相反,弥赛亚降临的希望日趋渺茫,耶和华的性情和意志也日趋费解。国破家亡,流离失所,民心涣散,信念动摇——形诸笔墨者,自然是一片虚无怀疑之声。

虚无怀疑还来自腐败的社会现实。《传道书》多处揭露了时尚的堕落——到处有恶德败行:“那本应有公道和正义的地方,反而有邪恶”; 善恶颠倒之事时常可见: “好人行善,反而早死;坏人作恶,倒享长寿”;告密与陷害也屡见不鲜:“不可埋怨君王,连在心里埋怨也不可。不可批评有钱人,即使在卧室里批评也不可。空中的飞鸟可能把你的话传播出去。”

除上述基本内容外,《传道书》还收入一批智慧格言,如 “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强,因为两个人合作效果更好”、“明智人的责备胜过愚昧蠢人的赞扬”等。另外,书中某些段落与总体精神也不尽一致,如,有时贬低智慧,有时又赞美它; 时而鼓励享乐,时而又倡导节制; 常常无视上帝,偶尔也劝人敬神等。这表现出作者思想认识的矛盾,也与后人的增删有关。

在文学上,这位传道者堪称名副其实的大手笔。他挥洒自如地信笔写来,时散时韵,不拘一格; 能放能收,貌散神聚。他常用随笔式的散文写作,如前面引述的若干片段;有时也写平行体对句,这时多为内容独立的格言,如 “智慧人的口说出恩言,愚昧人的嘴吞灭自己”,“酒能使人快活,钱能叫万事应心”; 偶尔还写篇幅稍长且格式工整的短诗,如 “万事皆有定时”:

诞生有定时,死亡有定时;

耕种有定时,收割有定时;

杀戮有定时,医治有定时;

拆毁有定时,建造有定时;

爱慕有定时,恨恶有定时;

争战有定时,和好有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