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赋文·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予捶碎黄鹤楼》原文与赏析

《诗词曲赋文·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予捶碎黄鹤楼》原文与赏析

李 白

黄鹤高楼已捶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

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

一州笔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

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

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乾元二年 (759),李白长流夜郎 (今贵州铜梓)途中,至巫山遇赦,遂沿江而下,在江夏(今武汉)骤逢故人南陵(在今安徽)县令韦冰。李白感慨万端,作 《江夏赠韦南陵冰》 以抒发自己的悲愤心情。诗的最后四句说:“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我倒却鹦鹉洲。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黄鹤楼,以神仙子安乘黄鹤过此而声传遐迩; 鹦鹉洲,以东汉末因恃才傲物而被杀害的祢衡于此长江沙洲作 《鹦鹉赋》而得名并名扬四方。前者令人向往神仙,后者会触发不遇明时的感慨,虽说是传说和历史,却寄托了李白和韦冰的情怀和遭遇。得道成仙决不是志士的理想,而是失意者的归宿; 怀才不遇本非圣时的现象,却是自古以来的常情。李白压抑不住义愤和激情,高唱 “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我倒却鹦鹉洲”,说明他对现实不再抱有幻想,生活中也不再自寻烦恼。他说,当年赤壁争雄时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各路英雄都如过眼云烟,像梦一般地过去了,我们还是作歌起舞,宽松一下心中的忧愁吧! 这几句写得悲壮激昂,风流倜傥,构思浪漫奇特,笔调奔放,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但是,对李白 “捶碎黄鹤楼” 的诗句和它所反映的深刻的思想意义,却不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当时就有个年轻人丁十八曾写诗讥讽李白 “捶碎黄鹤楼” 的诗句。丁十八的诗未能流传下来,从李白的答诗分析,内容无非说李白是“狂客”,黄鹤楼如何捶得碎之类。对丁十八的讥讽,李白在醉后乘着酒兴作此诗,回答了对他的责难。

全诗共十四句,前六句先从 “捶碎黄鹤楼”写起,大意是:(谁说黄鹤楼捶不碎?)原来的黄鹤楼早已被我捶碎了。仙人乘黄鹤往来无所凭依,不得在此休息,黄鹤便上天把这件事告诉玉帝,玉帝(体谅其苦处),于是放黄鹤飞回江南,传令神明太守 (神明,言似有神助,故筑楼很快可成) 重新修造。太守在黄鹤楼修成之后,又加雕饰和图画粉刷,使其更加灿烂生辉。楼旁又广植奇花异卉,芳香袭人。在这六句中,李白将错就错地编撰了一个神话,巧妙地解释了为什么“黄鹤高楼已捶碎”而楼还依然存在的问题。这真是醉人醉语,更是仙人仙语,非酣醉如“谪仙人”李白,不可得此惊人妙语。

接下来六句写人们对他 “捶碎黄鹤楼”的不理解态度: 一州的人都称我为 “狂客”,有的年轻人还写诗讥讽我。这个年轻人是谁呢? ——“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据 《汉书》,严君平卜筮于成都,日得百钱,足以自养,即闭肆下帘读 《老子》。一生不为官,卒年七十余。又据 《搜神后记》,辽东人丁令威在灵虚山学道成仙,后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有少年欲射之,鹤乃飞鸣作人言:“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昨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从这两个典故推断,丁十八也是个学仙修道、崇尚老庄之学的年轻人。但是他 “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丁十八写诗调侃我,惊扰了我清闲脱俗的兴致。尽管白云穿窗而入,在我的书案和笔砚间盘绕旋飞,但我却雅兴全无。

李白是豁达的,他不修旧怨,与人为善,“帘下”两句把丁十八比作严君平和丁令威,就表明了李白的友好态度,而全诗的最后两句更令人感动:“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诗人对丁十八说:等明天酒醒之后,我要和你携手漫游,共同找寻那大好的烂漫春色。李白为人耿介傲岸,平交王侯,气凌公卿,有时连皇帝老儿也不放在眼中,尤其是他喝醉了酒时。“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杜甫《饮中八仙歌》),都是真实的写照。但他对劳动人民却一往情深(可参见《宿五松山下荀媪家》、《赠汪伦》、《哭宣城善酿纪叟》等),就是对这个写诗调侃他、惊扰了他的逸兴的年轻人丁十八,他不仅没有任何不满的表示(只是轻轻地说了句“作诗调我惊逸兴”),而且以德报怨,还要与其共寻春晖。这是多反高尚的情操!

李白年幼时即任侠学道,出蜀后更是“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丹》)。一般说来,他不大看重佛教。这主要是因为,佛教是讲来世的,道教是讲现实的;佛教是虚无的,圆寂的,道教则是实在的,浪漫的,它企望鹤发童颜和长生不老。初唐和盛唐是一个解放的年轻的时代,在宗教上自然是返老还童的。产生于华夏本土的而又带有浪漫气质的神仙,便代替了那老僧入定的、来自印度的、四大皆空的佛教。在某种程度上,道教的盛行体现了一定的时代风貌。这也理所当然地影响了李白的宗教观。他历经磨难屡遭不幸,这次又因一句“捶碎黄鹤楼”的诗句而被人误解,受到年轻人的讥讽和调侃,但不改初衷,还要“烂漫寻春晖”,继续陶醉于美丽的大自然,寻找美好的生活。此时诗人已年近花甲(59岁),但他仍然有着一颗永不衰老的童心。这正是李白可爱和伟大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