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赋文·气出唱(其一)》原文与赏析

《诗词曲赋文·气出唱(其一)》原文与赏析

曹 操



驾六龙,乘风而行。行四海外,路下之八邦。

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行四海外。

东到泰山,仙人玉女,下来翱游。

骖驾六龙,饮玉浆。河水尽,不东流。

解愁腹,饮玉浆,奉持行。

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玉阙下,引见得入,

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焜煌。

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

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

东到海,与天连。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心恬澹,无所

愒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

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骖驾白鹿。

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

跪受之,敬神齐,当如此,道自来。

(《乐府诗集》卷二十六)



“气出唱”属《乐府·相和歌·相和曲》,诗人借此题做《气出唱》三首,均属“游仙诗”,这是第一首。公元208年以后,三国鼎立的局面使“志在千里”的曹操“未尝不悲其志,悯其劳也”,他深感暮年将至,不能摆脱“莫不有终期”的自然规律。由此,人产生了求仙得道,延长寿命的幻想。全诗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叙述了自己驾龙乘风,寻找仙人,遨游仙境,终得仙人指点,悟彻长寿之道的过程。但这终归是幻想“当如此,道自来”就告诉我们现实生活中何能“如此”呢?“道”自然不会来了。

全诗紧紧围绕“仙”字展开,以“寻仙人”“见仙人”、“得仙道”、“悟仙道”4个小节构成,诗的起笔突兀,直写寻仙,“驾六龙,乘风而行”,确显“沉雄俊爽,时露霸气”之特色。“驾六龙”者本为神话传说中替太阳驾车的羲和,而现在却是诗人驾起神车,并借风力飞天而去,可见声势之浩大,速度之疾速,同时也表明诗人求仙得道之心急迫。而要想寻到仙人并非容易之事,诗人驾车到达四海之外,东方各国,足见路途之遥远,“历登高山临溪谷”,更显路途之艰难,却均不见仙人的踪迹。诗人再借祥云之力继续寻遍四海之外,以求寻到仙人。以上为第一节,诗人极力渲染寻仙的气势,以“乘风”“乘云”反复强调“行四海外”,意在强调仙人之难寻,寻仙必须有非凡的意志和虔诚的心愿,才有可能成功。

第二节从“东到泰山”至“奉持行”,描写见到仙人,与仙人同乐的情景。诗人不知不觉又向东寻行到了泰山,仙人仙女飘然而下,前来迎接,伴诗人驾六龙神车遨游,同饮玉液仙酒何等畅快!平日里“唯有杜康”即可解忧,而现在却是仙酒,又有仙人仙女陪伴,诗人顿感精神爽然,好像整个世界都停止了转动,黄河之水不再咆哮,停止向东奔流,还有什么满腹忧愁呢?但诗人寻仙的目的并不想在此享乐,而是要得长寿之道,完成四海归一的大业,因此诗人又“饮玉浆,奉持行”捧着仙酒,继续向东行进了。

从“东到蓬莱山”至“但当爱气寿万年”为第三节,写诗人进入仙宫得到仙人传告长寿之道的指点。在这一节里,诗人对仙宫环境的描写完全出于主观想象,丝毫没有玄奥清幽的特色,而处处使人感到仙宫如同人世间的皇宫威严辉煌,等级森严,这同诗人的帝王身份有关。这节诗的首句承上,诗人东行到了蓬莱仙山,由此向上来到“天门”,在巍峨的玉阙前下了龙车,仙童引路进入仙宫。只见迎面有赤松仙人,四面光彩辉煌,群星灿烂,岁星,玉井星,心星向自己射过来一道道仙气,令人惊异。“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此时,未等来人开口就有人传下仙人旨意;要想长寿就得缄口不言,爱惜口液,保持元气。这是诗人求之不得的,但是怎样才能得“道”,还要自己去悟彻。诗人幻想中的仙人的形象真可谓“神”气十足,不等来人开口便知来意,又显出“霸”气,对来人视而不见,连说话都要有人代为传达。可见是地位很高的神仙,他的旨意也一定很灵验。

最后一节,从“东到海,与天连”至完,写诗人得到仙人指点后,自己对神仙之道的悟彻。先写悟彻时的地理环境,在远离尘世,虚无缥缈的海天相交之处。次写悟彻的体会,“出窈入冥” 太深奥了,很难理解,“常当专之”必需持之以恒,专注钻研。还要内心清静淡泊,无所贪欲,闭门静坐,使身精气适应于自然,有希望成为得到神仙精要之人。再乘云车,驾白鹿,上到天门,跪拜神仙,耐心等待被赐予长寿之药,做到这些,仙道自然会降临到自己身上。然而这只能是作者的主观愿望,“当如此,道自来”,如果不“如此”,“道”也不会降临,事实也只能是幻想,正是 “思解脱而未能”借游仙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罢了。

在记述游仙的过程中,处处显示诗人帝王尊严,如出游时的声势浩大,仙宫内的辉煌,都带有明显的主观意识。另外抒情寓记叙之中,显示出诗人质朴刚劲的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