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罗》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新开罗》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66 彩色片 155分钟

埃及米斯尔电影制片厂摄制

编导:萨拉赫·阿布·塞夫 摄影:艾哈迈德·赫鲁西德 主要演员:艾哈迈德·穆兹希尔(饰马哈诸布) 苏阿德·胡斯妮(饰宰哈拉)

本片获阿拉伯国家联盟举办的阿拉伯电影评奖最佳影片奖

【剧情简介】


30年代的中东大都会开罗,是欧洲殖民主义者和阿拉伯封建贵族、大资本家的极乐世界。欧洲式的高楼大厦和阿拉伯伊斯兰风格的别墅建筑,鳞次栉比。豪华的大饭店里,灯火辉煌。西服革履、风度翩翩的贵族、资本家老爷和阔少们,携着雍容华贵的少妇或风姿妖艳的金发女郎,进出宴会厅和夜总会。

某日晚,豪门贵族、大资本家伊布拉欣在一家高级饭店里举行宴会,庆贺他的60岁生日。他拥有一个大公司,从事出口埃及棉花的大宗贸易,还有一个大庄园,在开罗城内他还拥有两座豪华的别墅。他的夫人法蒂玛是贵族出身,风姿绰约,又显得分外精明。今晚,出席他生日宴会的客人中间,除了一帮包括有洋人在内的达官贵人和商人之外,还有一个30来岁的青年人马哈诸布。他是伊布拉欣的本家侄儿,大学文科毕业后,还没有找到工作。今天,他捧着一束鲜花毕恭毕敬地献给了叔父伊布拉欣,还讲了一串祝福的妙语,以博得主人的欢心。因为他一心想攀高枝,期盼在他叔父的公司里弄到一个体面的职位。

生日宴会热闹一番结束了。马哈诸布帮助主人送走来宾后,殷勤地侍候伊布拉欣和贵夫人上了一辆豪华的雪芙龙小轿车,并陪同他们回到一幢高楼别墅内。在豪华的客厅里马哈诸布以其流利的口才,向伊布拉欣炫耀自己的才干,愿鞠躬尽瘁地为叔父效劳。伊布拉欣应允马哈诸布做他的私人秘书,要求他惟命是从。

伊布拉欣生活作风糜烂,蓄养一个年轻貌美情妇,其年纪与马哈诸布相仿。他瞒着家人,为她另外购置了一栋别墅。为了能够长久地同这个妖艳无比的女人厮混下去,伊布拉欣想让马哈诸布作这个女人的“名义丈夫”。为了保住个人的职位并想继续往上爬,马哈诸布便答应了这件屈辱的事。但伊布拉欣给马哈诸布立下一条戒规:既不许他碰这个女人,也不许他同别的女人结婚。

一天晚上,伊布拉欣在一家饭店里为自己的情妇宰哈拉和马哈诸布举办“结婚”仪式,并当场宣布,将马哈诸布提升为办公室主任。这样,马哈诸布实际上就成了伊布拉欣同其情妇鬼混的别墅里的特殊仆人。

马哈诸布向上爬的欲望得到满足,但精神上却十分痛苦。在这期间,他认识了一位年轻、纯洁、倩丽的护士,两人深深相爱,但却不能正式结婚,结果他被这位护士抛弃。马哈诸布百无聊赖,钻到烟花柳巷中与妓女们厮混,以消散精神上的愁苦。

马哈诸布的一位同学穆罕默德,是该公司的一名小职员。这个人对于马哈诸布的 “飞黄腾达” 深怀妒忌之心。后来当他知道马哈诸布是老板的情妇的“名义丈夫” 的秘密后,便向伊布拉欣的妻子法蒂玛揭发了这桩事。

法蒂玛勃然大怒。这个心狠手毒的贵妇,用金钱收买穆罕默德作为密探,暗里跟踪丈夫伊布拉欣夜间的行踪,最后发现了伊布拉欣跟那情妇同居的别墅,穆罕默德马上打电话向法蒂玛告密。法蒂玛很快驱车前来,闯进别墅大门。马哈诸布顿时神情紧张。法蒂玛不顾劝阻,气势汹汹地登上二楼,发现一个房间里亮着灯,但听不见人说话。她命令马哈诸布,把这已上锁的房间打开。房门一打开,便发现丈夫和“马哈诸布的妻子”宰哈拉正在慌乱地穿衣服、理头发。法蒂玛拣起宰哈拉丢在大床上的内衣暴跳如雷,往她脸上砸去,接着又对马哈诸布狠狠抽了两耳光,骂得他狗血喷头。伊布拉欣对马哈诸布翻脸不认人,为了讨得妻子的宽恕,他把罪责推到马哈诸布头上,诬陷他用“美人计”勾引人。这时,马哈诸布长期以来积压在心头的耻辱、痛苦一下子爆发出来。他不顾自己的一切,当场揭穿了老板伊布拉欣玩弄的“名义丈夫”的鬼把戏,揭露他同其情妇长期同居的真相。结果马哈诸布又遭其主人的一顿毒打。

第二天,马哈诸布到公司上班,立即接到通知:他被公司解雇了。他的同学穆罕默德接替了他的职位。身败名裂的马哈诸布精神上完全垮了,他成了一个精神病人,在街头流浪,最后被警察抓住交送疯人病院收容。

【鉴赏】

本片是由导演阿布·塞夫根据埃及最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哈福兹的一部小说改编拍成的。阿布·塞夫用丰富、生动的电影语言,对这部小说作了成功的改编,他抓住青年知识分子马哈诸布一心向上爬这条主线,突出揭露了当时埃及社会的黑暗与腐败,封建贵族和大资产阶级丑恶的灵魂。

导演运用真实细腻的表现手法,构思了充满大城市生活气息的电影画面。高楼大厦林立,大饭店宴会厅和夜总会,灯红酒绿,光怪陆离,笼罩着浓烈的腐败气氛,令人直感到窒息。

导演运用精炼的蒙太奇手法,来表现故事发展的逻辑,特别是对男主人公马哈诸布生活道路的升迁和沉浮的描写。他由一个失业的大学毕业生,到成为大资本家的私人秘书,再升到办公室主任。然后再从“顶峰”上一落千丈,变成了一个无业者和精神病人。阿布·塞夫采用的电影语言洗练,层次分明,中间贯穿着一种自然的逻辑性。导演运用富有表现力的电影语言,对影片中典型人物马哈诸布的感情和心态变化,作出真实、生动的刻画。特别是对他在不得已而成为主人情妇的“名义丈夫”之后的复杂感情和矛盾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作为一个具有七情六欲的大男子的马哈诸布,宰哈拉的无与伦比的妖艳和风骚,无时不在使他心猿意马。他想接近她,触及她,但主人的“戒令”在他脑海中回响,他内心独白:“不能为了一时的痛快而丢了饭碗”,“在这个社会中,失业等于自杀”。于是他便痛苦地捶胸顿足,接着是外出寻花问柳。

影片成功地交待和处理了伊布拉欣、马哈诸布和宰哈拉这三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塑造了具有不同特点的三个人物的个性。对伊布拉欣与马哈诸布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和主仆关系,伊布拉欣与宰哈拉的姘居关系,以及马哈诸布与宰哈拉的“名义夫妻”关系,用不同的语言和动作表现,处理得十分恰当得体。另外,对贵族兼大资本家伊布拉欣的阴险、虚伪和贪欲的本质,小职员马哈诸布的一心往上爬的心态,以及宰哈拉的妖艳和风骚,都描绘得淋漓尽致。

这部影片的灯光和布景富有表现力,电影音乐也比较优美,同整个电影场面的气氛融为一体。在表演方面,60年代的埃及电影明星艾哈迈德·穆兹希尔和苏阿德·胡斯妮,在影片中成功地扮演了男女主角,塑造了两个具有不同个性和气质的人物。

《新开罗》一片以其现实主义的题材,真实细腻的表现手法,对典型人物的精心刻画,演员的精彩表演以及优美的电影音乐,在1967年阿拉伯联盟在开罗举办的阿拉伯电影评奖活动中,荣获最佳影片奖。影片还被埃及电影史学家选列为埃及电影史上十部最佳影片之一。

阿布·塞夫1915年生于开罗,他是埃及著名的现实主义电影大师之一。早在30年代末,他就在新建立的米斯尔制片厂任电影剪辑师。他曾受该制片厂派遣,到法国学习摄影技术。此间,他在巴黎观摩了苏联30年代的革命现实主义电影的经典作品,接受了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的电影理论和表现手法,促使他走上了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道路。1947年,他拍出第一部具有情节剧色彩的故事片《常在我心间》,接着拍摄了现实题材的社会正剧片《复仇者》。

1949~1950年间,阿布·塞夫去意大利考察电影,接受了意大利战后新现实主义电影学说以及罗西里尼和维斯康蒂等电影大师的创作经验,开始在自己的电影创作实践中,刻意追求电影题材的真实性、时代感和实景拍摄,为50年代埃及电影界出现的新现实主义电影学派的形成作出了贡献,并成为这个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阿布·塞夫在新现实主义电影创作道路上前进到70年代末,为埃及拍了5部影片。其中的代表作有《哈桑师傅》 (1952)、《拉娅和赛姬娜》 (1953)、《禽兽》 (1954)、《恶霸》 (1956)、《一个女人的青春》 (1957)、《始末记》(1960)、《新开罗》(1966)、《第二个妻子》(1967)、《公共澡堂》(1973)、《骗子》(1975)和《水夫之死》(1977)。其中有一部荣获戛纳国际电影节奖,5部荣获埃及国家电影评奖最佳导演奖,11部被选入埃及电影史上“一百部最佳影片”之列,成为埃及电影史上获奖最多的一位电影导演。1977年,阿布·塞夫荣获埃及“国家文艺勋章”,并被授予“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法国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将他选入世界100位最优秀电影艺术家之列,并将他的名字和代表作载入其名著《世界电影史》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