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保卫祖国》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她在保卫祖国》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43 黑白片 10本

苏联阿拉木图中央联合电影制片厂摄制

导演:弗·艾尔姆列尔 编剧:阿·卡普勒 摄影:弗·拉波波尔特 主要演员:薇拉·玛列茨卡娅(饰巴莎) 莉·斯米尔诺娃(饰菲尼卡) 彼·阿列依尼柯夫(饰谢尼)本片获1945年斯大林奖金二等奖




【剧情简介】

“她在保卫祖国”,她是谁?

她是一个普通的俄罗斯妇女。她最爱说笑,是白杨村里最快活的女人;她勤劳,技术高超,是村里最好的拖拉机手;她爱丈夫、疼孩子,是村里最有名声的贤妻良母。她的名字是波拉斯阔甫雅·鲁克雅诺娃。在村里人们都叫她巴莎,那是波拉斯阔甫雅的爱称。她和众多俄罗斯妇女一样,本来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可是……

1941年6月22日那天,忽然从西边遮天蔽地飞来无数飞机。巴莎和众乡亲仰望间,炸弹落了下来,原来是德国法西斯背信弃义,向苏联不宣而战。战争开始了。

村里年富力强的男子汉,纷纷拿起武器去阻击敌人。巴莎的丈夫也告别妻儿走了。巴莎担负起农庄主席的责任,她组织村民疏散、撤退。正当她抱起孩子准备上最后一辆卡车时,前方又撤下一批伤员找农庄主席。她把卡车打发走了,带着孩子奔过去抬担架。敌机又来投掷炸弹了,她用身体去掩护担架上的伤员,意外发现刚刚断气的伤员竟然是自己的丈夫。她柔肠寸断,悲痛万分,但为了转移其他伤员,毅然肩负起刚刚牺牲的运伤员司机的职责。她驾着卡车穿行在燃烧中的村子里、变成焦土的农田中。敌人的坦克追上来了,逼近了,敌人从坦克上跳下来扑向卡车。伤员们在同鬼子的肉搏中,一个个倒下去了。德寇独眼龙军官从巴莎手中夺去孩子,巴莎奋力抢救,眼睁睁望着儿子倒在敌人枪口之下,又被坦克的履带辗了过去。

生活的突变,一连串的打击,使巴莎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她不言不语,额头上出现了皱纹,头发白了许多。她双眉紧锁,眼睛里喷出怒火。

沦陷了的白杨村成了敌后。巴莎和乡亲们隐藏在密林中。一天,一小股敌人从林外经过。巴莎闻讯操起斧头要去杀敌。乡亲们也纷纷拿起棍棒跟着她上去了。他们在路边埋伏好,出其不意,把敌人打了个落花流水,缴获了一批枪支武器,还救出了外村的四个人。其中有被敌人抓来强迫到白杨村地里抢收庄稼的拖拉机手谢尼和他的情人菲尼卡。

乡亲们肯定敌人一定会来报复,怎么办?有人主张越过战线去找自己的队伍,但是战线已经退到很远的地方去了,这个主意对这么多妇孺老弱来说是不现实的。有人主张成立游击队,就地与敌人周旋,伺机予以打击。突然,一个富农分子说话了,他主张返回家园做德寇的顺民,理由是:德国人只杀共产党和犹太人;另外,他再也不愿意重新过在集体农庄里挨整的日子。当他转身要去投敌时,巴莎愤怒地开枪把他击毙,然后果断地说:“有口气就跟鬼子打!把妇女和孩子送到远点的地方去。把房子烧掉,在密林里安身,不让鬼子过一日一宿安宁的日子!不愿参加游击队的,可以走!”于是“巴同志”游击队建立起来了。

巴莎领导的游击队异常活跃,他们放火烧敌营、焚军需,炸桥、毁路、打伏击,破坏敌人的运输线,战绩一天天扩大,每次都留下“巴同志所为”的标记,使敌人闻风丧胆。

一天,谢尼和菲尼卡捣毁了一个敌人指挥部,俘获一个敌军官回来。巴莎审讯他,他起先欺对手是个农妇,傲慢地不肯回答问题,声称一定要见到正规部队的有相当身份的军官才肯说话,可是在巴莎尖锐的提问和利刃一般的目光逼视下,终于还是低下了头。

在一次战斗中,巴莎用假人计消灭了三卡车敌人,还缴获一辆坦克,同时又意外地发现遁逃的敌指挥官正是杀害她儿子的独眼龙。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巴莎钻进缴获来的坦克,开足马力追赶,终于将独眼龙辗死。

游击队双喜临门,一方面祝捷,一方面还由巴莎主持为谢尼和菲尼卡举行婚礼。在一片喜庆欢呼声中,忽然谣传莫斯科沦陷。巴莎不为谣言所动,她率领游击队员向群众辟谣,并积极开展游击活动,更加沉重地打击敌人。一时间,弄得敌人草木皆兵,认为任何一个俄国妇女都有可能是“巴同志”。他们大抓妇女。不幸,巴莎也被裹了进去。谢尼来救,也落进了敌手。所有的人都被关在一间大库房里。敌人期望有人会贪生怕死把巴莎指供出来,然而被抓来的这些妇女个个表现英勇,为掩护巴莎,即便是在枪口下也宁死不屈。几个姐妹倒下去了,巴莎不忍,主动挺身站出。

敌人为了震慑民众,要大张旗鼓地绞死巴莎。他们布置了一个法场,树起绞刑架。群众被赶来观刑,敌兵布满四周。巴莎被押解出来了,她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我是游击队员,我杀死过德国兵”。此时正值隆冬,寒风刺骨。巴莎大义凛然地踏着积雪,昂首稳步走上绞架。在敌人往她的脖子上套绞索的一刹那,枪声四起,原来游击队早已做好劫法场的准备。敌人猝不及防,全军覆没。巴莎获救了。菲尼卡打开临时牢门,放出被囚的众乡亲,她呼叫谢尼,没有回应,四处察视,只见新婚丈夫谢尼的尸体横在墙角处。

如今,巴莎站在刑台上,游击队员们把谢尼的尸体抬了上来。巴莎向群众高声说道:“谢谢你们,谢谢那些流过血的人们,献出生命的人们,没有能看到快乐的人们!”

恰在此时,苏军大反攻的飞机从天空掠过。巴莎又说道:“看吧,莫斯科来问候我们了……让我们起誓,只要太阳还发光,只要草木还生长,我们就要为生命、为土地、为苏维埃政权战斗到最后一口气。困难的确是困难,同志们!由它以后更困难更艰苦吧,没什么!我们见过死亡,我们坚持住了,还要永远坚持下去!”



【鉴赏】

这部影片是在苏德战争最严酷的年代摄制的,由“中央联合电影制片厂”出品。所谓“中央联合电影制片厂”(1941—1944),是阿拉木图电影制片厂和撤迁来的列宁格勒电影制片厂、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在战争时期联合组建起来的故事影片的临时生产结构。当时各方面的条件都极困难,电影工作者克服着物资匮乏、口粮不足的千辛万苦,顽强地生产着精神产品,他们坚信法西斯必败,正义战争一定胜利,他们要用自己手中的武器,鼓舞苏联人民的胜利信心。《她在保卫祖国》便是这时期所生产的影片之一。

《她在保卫祖国》这部电影的片名,可以读解为苏联人民在保卫祖国。因为这里的“她”不单单是主人公巴莎·鲁克雅诺娃一人的代名词,她代表着亿万苏联人民,她只是他们的一个集中典型。

影片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序幕。导演在欢快音乐和笑声不绝于耳的30多个镜头交待出主人公战前的幸福生活。它们陪衬出主人公以后的性格变化,她的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人民命运的血肉关系。

第二部分,如果冠以小标题,那么应该是“她要保卫祖国”。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烧杀掠夺,惨无人道。在那场浩劫之中,苏联人民家家都遭不幸,人人都有血海深仇。巴莎眼睁睁望着自己的亲人——丈夫和儿子接连被杀害。巨大的不幸,并没有把她击垮,她坚强地顶住了,她遽然苍老了——额头上出现了皱纹,头发白了许多,面庞削瘦了,眼眶坍陷了,但从双目里喷出怒火。短短几个镜头,我们看到她变了,她在沉默不语中经历了多少痛苦艰难的内在斗争,战胜个人的哀痛。“国破山河在”,她要雪国耻,报家仇,于是率先拿起武器战斗。

接着,第三部分,她在保卫祖国了。游击队的战果日益扩大,搅得敌人坐卧不安,草木皆兵。到了巴莎被捕,在牢内挺身而出救同胞,上绞刑架,激起了全片的高潮。其紧张程度令人窒息。正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忽然柳暗花明又一村,影片戏剧性地一转——游击队劫法场,苏军开始了反攻,飞机掠过上空……至此,人们才舒了口气。

整部影片是一首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颂歌。影片中人物不多,情节也不复杂,但是处理得迭宕起伏,扣人心弦。成功的诀窍,在于人物塑造,角色的选择。主演过《政府委员》(1939)的玛列茨卡娅,她的表演素以刻画的人物性格鲜明、表情细腻、富有魅力而又略带伤感而著称,她把巴莎这个角色演活了,丝毫不露表演痕迹地把巴莎的心灵敞开来展现给观众。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玛列茨卡娅极善于运用她的眼睛来演戏。对于她后来在《乡村女教师》(1948)里那几个面部特写镜头,用眼睛来表演自小到老的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的戏,中外评论家写过很多,其实,在《她在保卫祖国》里又何尝不是用眼睛充分表达出巴莎的哀痛和仇恨、决心和信心呢?

需要指出,玛列茨卡娅在《她在保卫祖国》这部影片里,就是在演她自己。她的个人命运和巴莎颇多相似。战争一开始,她的当话剧演员的丈夫也和巴莎的丈夫一样走上了战场。他是工兵,而工兵只能有一次失误,就在玛列茨卡娅接手拍这部影片时,只能有一次的失误便发生了。阵亡通知书送来时,正好玛列茨卡娅刚刚拍完巴莎夫死儿亡那场戏。摄制组的人谁也没有勇气把这噩耗告诉她。他们请她的好友和作家斯米尔诺娃来做她的工作。玛列茨卡娅看过影片从放映间走出来时,斯米尔诺娃默默地把阵亡通知交到她的手中。她一时茫然了,喃喃着: “这是什么?这是什么?……”倚着墙壁慢慢滑了下去,坐在地上。按拍摄计划,第二天要拍巴莎上绞刑架那场戏。玛列茨卡娅没有请假,准时来到拍摄场地,和平时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一遍又一遍地走上绞架,直到导演和摄影师拍出满意的画面为止。在剧中她演自己,但是回到家中,她却要演戏了。她有体弱多病的小女儿,她不忍把父亲阵亡的噩耗告诉女儿,便强忍悲痛,掩饰自己哭红的眼、颤抖的手,还要经常模仿丈夫的笔迹和口气写些平安家书欺骗女儿。我们从这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玛列茨卡娅和巴莎同样性格坚强。

本片编剧卡普勒(1904—1979)是大手笔剧作家。前此已写出过《列宁在十月》(1937)、《列宁在1918》(1939)等苏联电影史上的经典巨片。《她在保卫祖国》 又一次证明了他的才华。

本片导演艾尔姆列尔(1898—1967)是1919年即参加苏共的老布尔什维克,苏联人民艺术家。在默片时期,他以拍摄表现俄罗斯知识分子在革命影响下精神世界复杂变化的影片而著称;在有声片初期,他与尤特凯维奇合作拍摄的《响应》(1932,昔译《迎展计划》),更是无产阶级电影史上的一部划时代作品,而在以基洛夫为原型的影片《伟大的公民》(1937—1939)中,他最先采用镜头内部蒙太奇,借助艺术性潜在语来表现思想意识方面的斗争,更是在导演艺术方面的创新。《她在保卫祖国》则是他在苏德战争期间创作的具有强烈戏剧性的著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