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 [哥伦比亚]巴伦西亚》读后感

两峰疲惫的骆驼,后颈一屈一张,

浅蓝色的眼睛明亮,汗津津的皮毛金黄,

缩着脖子,张着鼻孔,

阔步将努比亚的沙漠测量。

它们昂起头颅辨别方向,

冒着天顶火红的骄阳,

毛茸茸的长腿经过梦游般的跋涉

默默地停在水源的岸旁……

在美妙的蓝色下刚刚驮运五年,

苦役的煎熬已经烤红双眼:

它们或许曾聪明地阅读模糊的象形文字

在不幸碣碑的废墟中间。

它们沿着昏睡的地毯沉默地跋涉

当奄奄一息的白昼闭上眼睛,

黑色的少女为它们披上阴影,

它们在模仿悲哀的游行……

它们是沙漠之子: 枣椰树

赋予它们灵活的长颈佯装摇晃,

斯芬克斯之口喷出永恒的疲劳

笼罩在喀麦拉为它们雕刻的憔悴的脸上!

古老太阳烘烤的金字塔说道:

“我们怀着隐隐的不安热爱疲劳……”

从那时起它们就看到自己三角形的身影

在活生生的肉的脊背上奔跑。

旋风飞撒的金粒

在旋转中成为它们贴身的服装,

并被无形的丝线串成项链

装饰骆驼憔悴的形象。

一切烦闷,一切高烧,一切饥饿,

无水的干渴,荒凉的沙漠中

没有雌驼……劫掠商队……成堆的白骨,

这一切都在它们痛苦的眼圈里沸腾。

无论狮子的锦皮,还是没药的馨香,

也无论枣椰的卷叶——浇灌可爱的阴凉

还是响尾蛇清脆的音响

都不能取悦疲惫之王的目光。

拜占庭的笛手喜欢伴随镣铐的声响

推敲韵律,请在这目光上畅饮悲伤;

只有这双眼睛能告诉你们一个世界的疲倦,

它在痛苦挣扎,血管里没有血液流淌!

啊,艺术家!啊,跋涉在茫茫原野上,

你们驮着神圣的独石巨碑!

狮身人面像的伤心者!贞洁的枣椰树的情郎!

只有你们能使大千世界的干渴得到安慰!

眉头紧锁,你们能作什么?当受到干渴折磨,

披头散发的带爪的部族,你们得到了什么?

只有诗人是瀚海上的绿洲,

只有他打开的动脉能洗刷人类的罪过。

骆驼队消失在远方

将我抛弃,跋涉在废墟上……

在凄凉的灰色的波浪里,

朝阳下,哪里去寻它们的足迹!

不!我要去寻找那双见过的慧眼,

它们是滋润我干唇的纯净的清泉,

我将耐心等待,直到它们化作神秘

柔情的细流,沁入痛苦诗人的心田。

当我凝视那双眸子朦胧的深处

倘若沉默的人群走过我的身边,

他们会说看到一只忧心忡忡的骆驼

宁静地注视着两眼蓝宝石的清泉……

(赵振江 译)

注释:

喀麦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喷火怪物。它前半身像狮子,后半身似蛇,中部像山羊。

【赏析】

巴伦西亚的这首《骆驼》,曾经风靡拉美大陆,被称作是现代主义的精品。诗歌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前十节作为一个部分,描写两峰骆驼长途跋涉的情景,第二部分从十一节开始到结束,通过非洲的沙漠之舟来抒情言志,将骆驼与诗人对照起来揭示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生哲学。

第一节首先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沙漠中的画面: 非洲努比亚沙漠中,有两匹不知疲倦、长途跋涉的骆驼。它们的“后颈一曲一张”,“浅蓝色的眼睛”很“明亮”,那“金黄”的“毛皮”也汗淋淋的,它们“缩着脖子,张着鼻孔”,“阔步将努比亚的沙漠测量”。第二至第四节诗人展示了骆驼不畏“天顶火红的骄阳”,不惧风沙,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朝着自己憧憬的绿洲一步一步前进的情景:“它们昂起头颅辨别方向”,那“毛茸茸的长腿经过梦游般的跋涉”后,“默默地停在水源的旁边……”它们“在美妙的蓝色下刚刚驮运五年,”“苦役的煎熬已经烤红双眼”,它们日夜兼程,“沿着昏睡的地毯沉默地跋涉”。第五到第十节,诗人打破了传统的和谐构图,段与段之间的联络很不明晰。诗人对每句诗的意象刻意雕琢,并把不和谐的意象组合在一起,诗中出现了“枣椰树”、“斯芬克斯”、“喀麦拉”、“金字塔”、“拜占庭的笛手”等意象,而且还有被比作金字塔的驼峰、被比作“昏睡的地毯”的沙漠以及被比作是“旋风中的金粒”的黄沙……这些意象叠加在一起,造成触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让诗歌处处透着苍凉和悲壮,迫使读者反思骆驼的内涵。

第十节一开始,诗人就写道:“啊,艺术家!啊,跋涉在茫茫的原野上。”原来巴伦西亚以骆驼来作为诗人和艺术家的化身。邓达斯·克雷格在评论这首诗时写道:“在《骆驼》中,两匹骆驼代表诗人自己和一个与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很可能就是何塞·阿松森·席尔瓦。他们都有高度的文化素养,对美都有强烈的追求,都藐视那些不学无术的庸人。因此,他们离开了同伴而在沙漠中逗留。”诗人用骆驼不畏艰难、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上辛勤跋涉的精神来象征他和他的诗友追求超凡脱俗的境界。诗人接着说:“你们驮着神圣的独石巨碑!/狮身人面像的伤心者!贞洁的枣椰树的情郎!”诗人用这句话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创作主张: 诗人既是“疲惫之王”又是“瀚海中的绿洲”。在艺术的天地里,诗人只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辛勤耕耘,才能“洗刷人类的罪过”,才能使“大千世界的干渴得到安慰”。从巴伦西亚的诗作与创作主张中我们看出,骆驼就是诗人的化身,也代表了诗人追求的理想,是诗人心中的楷模与向往追求的目标。

回过头来我们看看第八和第十节。为什么骆驼的眼睛看到了那么多的苦难?为什么“拜占庭的笛手喜欢伴随镣铐的声响”?为什么他们一个有“痛苦的眼圈”,一个是“畅饮悲伤”的目光?这种苍凉和悲壮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所有的问题只有一个答案: 那就是“爱”。在诗人生活的社会大背景下,爱情、人生、理想带给他太多的感叹与悲伤,他同情不幸的人们与这个不幸的世界。所以我们能从他这首饱含深情的诗中读到一种淡淡的忧郁。这种苍凉和悲壮是一种崇高和执著,心灵的崇高与对于事业的执著。

最后一节是点题之笔,诗人甘愿做一匹具有关怀意识和哀愍情怀的骆驼,“倘若沉默的人群走过我的身边,/他们会说看到一只忧心忡忡的骆驼/宁静地注视着两眼蓝宝石的清泉……”就像阿根廷文学史家安德尔松·英贝特对诗人的评价说的:“他与自己的伙伴不同,‘他是以浪漫主义的心灵、帕尔纳斯派的眼睛和象征主义的听觉’向读者‘奉献了一个诗的世界’。”

这首诗想象奇诡,把内心复杂的、无法言明的东西用一个奇特的意象“骆驼”来传达,体现出作者对历史和人生极为独特、敏感的观察体验。整首诗给人迷人圆融的美感、迤逦隽永的情怀,以及对生活体验的喜悦和感激。

(党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