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寂的树林使人毛骨悚然,
在我心中却激起甜蜜的哀愁,
我看树林中再也没有野兽,
带着子女一起作乐寻欢。
我愈往林中信步向前,
就愈是镇静,而且喜上心头;
当我回想起那边真够我消受,
我的心常常在林中流连。
并非我痛恨别人,也并非由于
我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比别人多,
更非由于我以为接近正确的路。
而是因为时世邪恶,心里难过,
在暴君的淫威下心事满腹,
只有在荒凉的地方,痛苦才能减弱。
(钱鸿嘉译)
【赏析】
阿尔菲耶里擅长悲剧诗的创作,多以爱情和自由为戏剧主题,共写有21部悲剧,大多取材于古代历史、神话和《圣经》。其悲剧遵循古典主义准则,但注入了启蒙思想,饱含激情,语言优美,创造出许多悲剧英雄形象,对意大利的悲剧改革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奉为意大利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阿尔菲耶里的诗体剧本还对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福斯科洛和莱奥帕尔迪产生了较大影响。
这首《孤寂的树林》鲜明地反映出了诗人厌恶现世、渴望逃离的思想。诗歌采用的是欧洲传统的彼特拉克体十四行诗,格式工整,韵律和谐,但体现的却是一种渴望挣脱、离开现世的痛苦情感,一种人类与社会的不和谐之音。
孤寂的树林并不是温馨甜蜜充满天伦之乐的家园,也不是堆满美酒和鲜花的宴会大厅,它甚至有些阴森恐怖,因为它的孤寂,因为它的荒芜。但也正因为如此,诗人可以在这里感到一丝轻松和愉快。越往树林深处走,离人类社会也就越远,诗人也就越开心。这种情感能够唤起今天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的更大共鸣,人类所建立的这个社会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异化了,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感受更加强烈,庞大的社会体系就像是一个怪物,吞噬着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毁灭着他们最初对于同类、对于生活的美好幻想,留下的只是一个个空荡荡的躯壳和一颗颗受伤的绝望的灵魂。时世邪恶、人情淡薄,社会让诗人伤透了心,诗人并非痛恨人类,也知道自身的缺点并不比别的人少,是的,对这个世界不满意,对世人不满意,也包括对生活在其中的自己,可又找不到正确的路,难过,心事满腹。这种情绪急需解脱,诗人看到了孤寂的树林,远离尘嚣、远离人烟的树林,没有“野兽”寻欢作乐的树林,感受到大自然是人类心灵的最后慰藉,人类只有在这里才能够顺畅的呼吸。
诗人后来确实有过隐居思想,将自身藏匿在荒山野林里,远离这个空虚、邪恶甚至荒诞的社会。但是诚如诗人所说,荒凉的地方只会让痛苦减弱,而非消失。诗人找不到出路,这也是他的悲剧中的英雄人物最终往往以自杀的形式来结束生命的原因。一位人类命运的探索者,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