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 [英国]劳伦斯》读后感

气候炎热,我穿着睡衣,

一条蛇爬向我的水槽,

前去喝水。

在巨大的黑色角豆树的气味奇特的浓荫里,

我提着大水罐走下台阶,

必须等待,必须站住等待,因为他呆在我眼前的水槽边。

他从暗处土墙的裂缝中爬下,

拖曳着黄褐色的松弛的软肚子,来到石头水槽的边缘,

把喉咙搭在石槽底部休息,

那儿,水从龙头一点一点地清楚地滴下,

他用笔直的嘴啜饮着,

喝下的水通过笔直的牙床,舒畅地流入松弛的长长躯体,

静静地流入。

别人超前到了我的水槽,

我呀,像后来的人,等待着。

他从水槽抬起头来,就像一头牲口,

呆滞地盯着我,就像一头喝水的牲口,

从嘴里轻轻地弹出双叉舌头,沉思了一会儿,

又俯身去喝了一点,

在这个西西里的七月的日子,当埃特纳火山仍旧冒烟之时,

他像土地一样发褐,像土地一样金黄,

就像一条从大地的躯体中冒出来的燃烧的大肠。

我所受的教育发出声音,对我说:

必须处死他,

因为在西西里,黑色的蛇是清白的,金色的蛇是有毒的。

我身上的声音说,假若你是个男子汉,

你就该抓起棍棒,把他打断,把他打死。

但我必须承认,我非常喜欢他,

我格外高兴地看到他安静地来到这儿作客,

在我的水槽里喝水,然后平静地、温和地离开,

用不着道谢,回到大地躯体内其他燃烧的大肠中间。

是否出于懦弱,我不敢把他杀死?

是否出于堕落,我盼望与他交谈?

是否一种羞辱,我竟感到光荣?

我感到如此光荣。

然而,又传出了声音:

“假若你不害怕,你就得把他处死!”

的确,我感到害怕,感到非常害怕,

即使如此,我更感到光荣,

因为他能从秘密大地的黑暗的门中走出,

前来寻求我的好客之情。

他喝足了,

神情恍惚地昂起头来,就像一名醉汉,

并且在空中摇动着他那像有叉的黑夜一样的舌头,

似乎在舔着嘴唇,

接着像视而不见的神,环顾空中,

慢悠悠地转动脑袋,

慢悠悠地,慢悠悠地,仿佛耽于梦幻之中,

开始拖曳长长的、绕成曲线的躯体,

又爬上了破裂的墙面。

当他把脑袋伸进那可怕的洞穴,

当他慢慢地停住,放松肩膀,再继续进洞,

当他撤进那可怕的黑洞,不慌不忙地进入黑暗,

慢慢地把身子拖进去,

一种恐怖,一种对他这种行为的反抗,

占据了我的身心,可他对我不予理睬。

我环视四周,我放下水罐,

我捡起笨重的木头,

啪地一声砸向水槽。

我想我没有砸中他,

但是,他留在后面仓促地摆动着的部位

突然闪电般地蠕动了一下,

进入了黑洞,进入了墙面上的裂缝,

我带着迷恋凝视着黑洞,在这个酷热的宁静的中午。

我立刻感到懊悔。

我想到我的行动是多么粗暴,多么卑鄙!

我憎恨我自己,憎恨可恶的人类教育的声音。

我回想起了信天翁的故事,

我希望他能够回来,我的蛇呀。

因为我又觉得他像一个皇帝,

像一个流放中的皇帝,废黜到了地狱,

他一定会马上重新戴上皇冠。

于是,我失去了一次与人生的君主

交往的机会。

我必将受到惩罚,

因为自己的卑劣。

(吴笛 译)

注释:

指柯勒律治长《古舟子咏》中的信天翁的故事,水手杀死一只信天翁,结果得到恶报。

【赏析】

《蛇》出自诗集《鸟·兽·花》。这部诗集于1920年开始动笔,完成于1923年。这些诗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描述和反映动植物的生活,借此表达自己的心思、观念、情感。《蛇》这首诗通过生动逼真地描述一条蛇的汲水过程及人类内心的矛盾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对世道人心的看法。

诗人在叙述蛇的汲水过程时是满怀感情的。在他的笔下,蛇不再是狡诈、阴险的撒旦的化身,蛇有人性。从喝水的姿态中我们看到了蛇的平静、温柔:“把喉咙搭在石槽底部休息,/那儿,水从龙头一点一点地清楚地滴下,/他那笔直的嘴啜饮着,/喝下的水通过笔直的牙床,舒畅地流入松弛的长长躯体,/静静地流入。”对于蛇来说,它安详地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作为自然的一分子,它喝得理直气壮,并没有因为人的到来而惊慌失措。蛇汲水时的画面是温暖人心的。从人的视角看,它获得了其他物种的信任;从蛇的视角看,它理所当然应同其他生灵平起平坐。为营造这种和谐的氛围,诗人对主人公的穿着打扮、内心世界以及周围环境有详细的描写:“气候炎热,我穿着睡衣。”当主人公穿着“睡衣”出现在一条蛇的面前时,他是慵懒的,毫无防范之心与攻击之意。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很平静,甚至带着欣赏的姿态观看这条蛇的汲水过程。蛇与人已经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就连环境也没有发出任何“危险”的讯息:“在巨大的黑色角豆树的气味奇特的浓荫里”,蛇与人共同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同样拥有生存的权利。

然而,什么时候起人类的心思改变了?他们拒绝平等,他们要成为自然绝对的主宰。劳伦斯没有明确的答案,只是含糊地暗示,是人类的教育阻止他进一步施舍对蛇的关爱。“必须处死他”,这是一种权威的声音,“科学”指导我们的行动,甚至统治我们的思想。此外,还有植根于主人公身上的传统与习惯的力量。我们已经习惯于遵从传统,传统的力量融入血液,变成集体无意识,我们生活在人群中便要遵从群体的意志。有时,反思会让主人公迷惑:“是否出于懦弱,我不敢把他杀死?/是否出于堕落,我盼望与他交谈?/是否一种羞辱,我竟感到光荣?”尽管如此,个体意志还是无法与群体意志抗衡,集体无意识指导着他的生活方式、个人习惯乃至思想意识。最终,人对另一种生灵痛下毒手,也许因为恐惧,也许毫无缘由,那一刻,蛇是毫无察觉的。劳伦斯对这一瞬间蛇的神态的描写也是意味深长的:它“神情恍惚地昂起头来,就像一名醉汉”,“接着像视而不见的神,环顾空中,/慢悠悠地转动脑袋,/慢悠悠地,慢悠悠地,仿佛耽于梦幻之中”。这种悠然的神情更加剧了人的罪恶感,蛇尽管是“从大地的躯体中冒出来的燃烧的大肠”,可也是同我们一样的自然的生灵。主人公的内心矛盾而恐惧,因为蛇不但有蛇性、人性,还有神性:“我又觉得他像一个皇帝,/像一个流放中的皇帝,废黜到了地狱,/他一定会马上重新戴上皇冠。”这条蛇象征一种神秘力量,对于人性、神性的探讨此刻达到了深处。于是,“混合起来的担忧、欢欣、迷惑、惊恐、崇敬不仅引向了这种蛇类,而且也引向了交织在诗中的黑暗、死亡、下界、爱情、神性的联系和内涵”(吴笛译: 《劳伦斯诗选》)。

劳伦斯用诗人的眼睛敏感地捕捉每一个触动人心的瞬间,并用细腻的笔法加以描绘,就如一个老道的画家,他总能恰到好处地集中我们的注意力,开启读者的心灵。

(乔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