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的传奇 [芬兰]雷诺》读后感

很久很久的从前

(传奇就是这么说的)

上帝和圣彼得匆匆赶路

他们走过陆地、飘过海洋,

快到天黑的时候

他们踏上了这片有福的土地。

倾斜的海岸寂静无声

四周只有白桦树林

荒芜得不见人烟。

他们刚刚坐定身躯

圣彼得就开口挖苦,

因为他爱讲个喋喋不休。

“哦,天哪,

我们到了什么鬼地方,

这里的人又穷又不开化,

整天弯腰弓背干活忙。

崎岖的土地上都是石头

怎么辛苦也难有收成,

田野上长出来的都是蘑菇

还有瘦小可怜的野莓。”

至高无上的上帝微笑起来:

“这片土地真不肥沃

天气也说不上温和,

每个农庄都瑟缩成一团,

可是这里的每一颗良心

都美丽和温暖。”

上帝说完话又微笑,

天哪,奇迹顿时出现:

潮湿的沼泽变成良田,

广阔的荒原上牛羊成群,

千年冻土也低了头

听任人们翻犁耕耘。

上帝和圣彼得动身走了。

可是大家都说:

“在夏天的夜晚

你坐在这里的白桦树下

仍旧可以看到上帝

他微笑地行走在水面上。”

(斯文 译)

【赏析】

芬兰著名爱国诗人雷诺以对话体、传奇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芬兰的命运,神话般地展现了芬兰的历史,歌颂了创造芬兰的上帝,赞扬了芬兰人民美丽的心灵。从诗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祖国母亲芬兰的挚爱之情。

诗歌以讲故事的方式开始的,芬兰地处北欧,大约在公元1世纪开始形成,所以说芬兰的历史是“很久很久”的;芬兰是一个基督教国家,大约在一千多年前,基督教势力就分别从东西两方分别进入芬兰。在有宗教信仰的国度里,他们的神明上帝就意味着一切,而这首诗就借助了上帝和圣彼得的对话,借上帝之口赞颂了芬兰人民的勤劳、善良、美丽。

“很久很久的从前/(传奇就是这么说的)/上帝和圣彼得匆匆赶路/他们走过陆地、飘过海洋,/快到天黑的时候/他们踏上了这片有福的土地。”诗人开篇向我们介绍了一个传奇,展现了一幅上帝和圣彼得匆匆赶路的场面,他们行色匆匆,步履匆忙,快到天黑的时候,才来到了这块“有福的土地”。圣彼得本来期望这个地方土地肥沃、人民热情、物产丰富、极度富饶的,可是实情却令他极为失望,他开始向上帝喋喋不休地抱怨了。在圣彼得的喋喋不休的诉说抱怨中,我们可以知道,原来这块所谓“有福的土地”竟然是这样的一个样子:“哦,天哪,/我们到了什么鬼地方,/这里的人又穷又不开化,/整天弯腰弓背干活忙。/崎岖的土地上都是石头/怎么辛苦也难有收成,/田野上长出来的都是蘑菇/还有瘦小可怜的野莓。”在第二节里,诗人也描绘了一下这个“有福”的地方的样子,“倾斜的海岸寂静无声/四周只有白桦树林/荒芜得不见人烟”。这里寂静荒芜,不见人烟,完全难以想象这怎么可能是一个“有福”的地方呢?!这不是一个悖论吗?可以说,前面三节,诗人通过传奇介绍、场景描写、人物诉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悖论,这个悖论也促使我们保留了这个疑问,继续阅读。

面对着圣彼得的疑惑和抱怨,上帝开始微笑,全知全能的上帝当然完全了解这里的情况和此时圣彼得的心情,他的回答充满了幽默感和睿智。上帝首先承认,“这片土地真不肥沃/天气也谈不上温和,/每个农庄都瑟缩成一团”。是的,芬兰地处北欧,又是北欧气候最冷、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这片土地的确并不肥沃,气候当然也谈不上温和。如果单纯以自然条件论,的确如圣彼得所言,这个地方完全是一个“鬼地方”。这里的“土地上都是石头”,即使这里的人民成天劳动辛劳,也无法收获丰裕的物质成果,这里的田野上只能长出“瘦小的野莓”出来。但是,这个世界之所以美好,不仅仅是因为人们可以利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来创造优越的条件,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慷慨馈赠,更因为人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可以保持自己美好的心灵。上帝接下来的回答既解决了我们先前对于诗中前三节的悖论的疑惑,也正面回复了圣彼得:“可是这里的每一颗良心/都美丽和温暖。”这既是上帝的回答,也是诗人的回应,尽管自然条件恶劣,但是这里的人民最美丽,这里的氛围最温暖。当精神与物质相遇,还有什么贫瘠与严寒可以阻碍精神的力量呢?

也许是圣彼得那些抱怨的刺激,也许是被芬兰的“美丽和温暖”的良心所感动,也许是上帝本身就心怀仁慈,万能的上帝又微笑了,“天哪,奇迹顿时出现: /潮湿的沼泽变成良田,/广阔的荒原上牛羊成群,/千年冻土也低了头/听任人们翻犁耕耘”。沧海桑田,翻天覆地,一个伟大的奇迹就伴随着上帝的微笑出现。整个世界都被改变,不再是个贫瘠荒凉的地方,不再是个荒无人烟的地方,不再是个即使耕耘也无法收获的地方了,这就是芬兰的传奇。这个传奇就在上帝的两次微笑之间倏然完成,是上帝那只神奇之手促使这块土地发生了如此惊人的转变,成就了这个美丽的传说。当然,从此这块土地上的人民也就可以不再忍受那严寒而贫困的生活了。

上帝和圣彼得永远不会被美丽而温暖的心灵遗忘的,上帝和圣彼得的离去并没有带走人们对他们的记忆和思念,上帝和圣彼得的这段传奇仍然传诵在人民当中:“在夏天的夜晚/你坐在这里的白桦树下/仍旧可以看到上帝/他微笑地行走在水面上。”这首诗通过上帝和圣彼得的对话对比了芬兰巨变前后的情况,赞颂了芬兰人民美丽的心灵,歌颂了上帝的伟大,充满了神话因素和宗教色彩。

(周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