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手推车 [美国]威廉斯》读后感

那么多东西

依靠

一辆红色

手推车

雨水淋得它

晶亮

旁边是一群

白鸡

(袁可嘉 译)

【赏析】

《红色手推车》是威廉斯比较著名的诗歌之一,也是意象派诗歌的典范。此诗采撷日常生活中一个平凡的场景,描绘出一幅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虽然仅有短短的八行,却尽现意象派诗歌的风格特色以及威廉斯个人的语言魅力,充分体现了他“要事物本身,不要概念”的创作原则。

这首诗所要体现的思想、表达的意义历来是评论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然而也有相反的声音。郑敏说它几乎不传达什么思想和意义;西川说诗歌可以纯粹出于喜悦和直觉,什么都不暗示,什么都不象征,什么都不表达;菲利普·韦尔赖特认为这是一首单纯的诗,是一种令人愉快的拼凑,除字面含义外,没有别的东西。但作为读者,我们还是想要对它可能体现的意义一探究竟。

诗人下笔干净利落,没有前奏,没有阐释,甚至没有任何预兆,一幅画面在顷刻之间便呼之欲出了。疑问在自上而下的观察中产生了。映入眼帘的首先是“那么多东西”,“那么多东西”究竟为何物呢?接着是一辆“红色手推车”,“红色手推车”有归属吗?“雨水淋得它晶亮”,何时下的雨?下了多长时间?“白鸡”与“红色手推车”之间是何种关系呢?诗人为何独独将目光锁定在这两种事物上?这些都没有明确的答案。我们不知道手推车的所属和所用,出现在视域范围内的只是一辆手推车和与其比邻的白鸡。画面中太多的不确定性使事物本身的意义很难确定。

然而,在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中,仍然可以寻找到确定性的蛛丝马迹。“雨水淋得它/晶亮”是对于手推车的唯一正面描述,似乎暗示了一种相对的时间观——雨中或雨后。而旁边的一群“白鸡”则给出了手推车的相对位置,“旁边”表明手推车才是这幅画面的中心。手推车的身份通过对手推车的词语限定而获得,它是一辆满载的、红色的、被雨水淋得晶亮的、旁边有一群白鸡的手推车,而不是别的什么。手推车在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中找到了确定的位置。虽然手推车与满载的东西之间,手推车与白鸡之间,手推车与观察者之间的关系看似隐晦,却通过一种内在的不易捉摸的关系维系着,那就是诗人与读者的想象力,是诗人与读者之间的一场超越时空的情感上的、意义上的交融。这首诗的意义就在于此,诗歌的空白之处便是想象产生的起点,诗歌是想象力的产物,诗歌的含义也隐含在想象之中。因此,不难理解威廉斯为何仅仅摆出一幅画面供读者想象、评论,这恐怕也是意象派诗歌的创作初衷。

除了画面与想象,威廉斯的语言本身也体现了意象派的创作原则。他的语言简洁质朴,不用无助于表现的词,锤炼到不能多加一字,也不可减少一字的炉火纯青的地步。有评论说这首诗的语言近乎“稚嫩”,这个词用得很恰切。这种纯真的语言本色加之自然烂漫的画面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东西。董衡巽、朱虹等编的《美国文学简史》有过这样的评价:“这首小诗很像从一个幼童的闪烁着好奇光芒的眼睛里看出来的一幅图画,使人读着读着,仿佛退回去几十年,被岁月洗晒得褪了色的世界重新变得鲜亮起来……作者在分行上打破常规,拆散了词语,给人一种婴儿‘牙牙学语’的感觉。”是的,语词的延宕也给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假设威廉斯将这些语句呈一行排列——“那么多东西依靠一辆红色手推车,雨水淋得它晶亮,旁边是一群白鸡”——诗歌语言的跳跃美,从视觉的跳跃性上寻找语词联系的努力都会被破坏殆尽。

(乔 华)